噴毒眼鏡蛇

噴毒眼鏡蛇

噴毒眼鏡蛇指所有於在受到威脅進行自衛時,能有效地通過毒牙以短距離噴射形式釋出毒液的眼鏡蛇種類。這些毒液對於沒有傷口的皮膚是沒有害的,可是如果眼睛接觸到這些毒液,而又未能得到適合時治理的話,就可能會導致短暫性失明。

基本信息

物種介紹

噴毒眼鏡蛇 噴毒眼鏡蛇

雖然噴毒眼鏡蛇的稱謂指其能“噴毒”,但其實它們並不是真的能把毒液遙遙噴出。每當它們要運用毒液時,會在毒囊位置收緊附近肌肉,這種擠壓的力量把毒液從毒囊中迫出,並流向毒蛇專有的空心前齒里的尖端位置。當毒液離開牙齒的一瞬間,一股氣流會從蛇的肺部釋出,令毒液變化成氣溶膠狀態並向前方激噴而出。而當這類射毒眼鏡蛇被迫進困境的時候,它們甚至能把毒液噴出至兩米多遠。

噴毒眼鏡蛇 噴毒眼鏡蛇
噴毒眼鏡蛇 噴毒眼鏡蛇

2004年,科學家在非洲肯亞發現目前世界上最巨型的噴毒眼鏡蛇,蛇身長達2.75米,每次能釋出的毒液足以殺死15至20人。這條大型噴毒眼鏡蛇起初被歸類為“黑頸噴毒眼鏡蛇”,後來才被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品種:阿氏射毒眼鏡蛇( Naja Ashei)。

噴毒眼鏡蛇圖片集 噴毒眼鏡蛇圖片集

一些本身並沒有射毒能力的眼鏡蛇及蝰蛇其實偶爾亦能噴毒。另一種眼鏡蛇科而非眼鏡蛇屬的毒蛇:唾蛇( Hemachatus haemachatus),也有噴毒能力。

儘管噴毒行為是這類眼鏡蛇的第一自衛手段,它們仍能透過咬擊向敵人或獵物傳輸毒液。以下是世界噴毒眼鏡蛇的種類名稱:

黑頸噴毒眼鏡蛇 (Naja nigricollis) 中南半島噴毒眼鏡蛇 (Naja siamensis) 菲律賓噴毒眼鏡蛇 (Naja philippinensis) 紅色噴射毒眼鏡蛇 (Naja pallida) 莫三比克噴毒眼鏡蛇 (Naja mossambica) 緬甸噴毒眼鏡蛇 (Naja mandalayensis) 爪哇噴毒眼鏡蛇 (Naja sputatrix) 蘇門答臘噴毒眼鏡蛇 (Naja sumatrana) 努比亞噴毒眼鏡蛇 (Naja nubiae) 阿氏噴毒眼鏡蛇 (Naja ashei) 西非噴毒眼鏡蛇 (Naja katiensis)

體貌特徵

:
眼鏡蛇 (Naja naja atra)在民間的俗稱是飯剷頭、吹風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具冬眠行為。以魚、蛙、鼠、鳥及鳥卵等為食。繁殖期6-8月,每產10-18卵,自然孵化,親蛇在附近守護,孵化期約50天。
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豎起,頸部兩側膨脹,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同時發出"呼呼"聲,藉以恐嚇敵人。
我國的眼鏡蛇大多是指眼鏡王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