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子前古墓群

嘴子前古墓群

嘴子前古墓群是一處春秋時期的貴族墓地,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山東海陽縣盤石店鎮嘴子前村東北的窄小台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上有古墓葬遺址。20世紀70年代,當地農民在此發現了一座木槨墓(編號為M1),經專業人員清理出銅器20餘件,為春秋時期遺物。墓之附近還發現過數量不少的馬銜鑣之類的車馬器。此後,考古隊又在此科學地發掘兩座同時期的墓葬,編號分別為M2、M4,其中M4規格較高。由此推斷,該區域應是一處春秋時期的貴族墓地。

簡介

嘴子前春秋古墓群,是春秋晚期齊國“田氏”在膠東建立的一處貴族墓地。它座落於海陽盤石店鎮嘴子前村,距城區20公里,墓群四周被群山環抱,東西長200米,南北寬約200米,面積約40000平方米。

出土古蹟

嘴子前4號墓(M4),外部破壞較甚,幾乎露出木槨。其墓坑為長方形豎穴式,長7.32米、寬約米、殘3.44米。葬具用重槨單棺共三重,依文獻記載,其用禮之數正合卿大夫級別。槨蓋板之上有青膏泥,厚度不詳。墓室之上填青膏泥為當時風氣,起封閉和防盜的作用,該墓之中器物保存較好,正是基於此。槨四周有熟土二層台,一些隨葬器置於其上。棺、槨均以方木構築而成,其中外槨室牆板方木長達6餘米,寬、厚度約0.2米,照此壘築墓室,所耗木材相當可觀。內槨和棺之間有頭箱,大部分隨葬品置於其中。棺為懸底式,棺內人骨已朽,骨灰之間散見佩、管、珠等玉器,當為主人隨身裝飾物。

墓葬未經盜擾,出土器物頗豐。已先後搶救性發掘了6座墓葬,出土文物670多件,文武之多,規格之高,在膠東當屬首位。其中的四號墓出土文物260多件,七件一套的列鼎和九件一套的編鐘代表著王侯級的喪葬規格。“盂”、“匜”、“和”等12件文物曾於1997年參加全國文物精品展,調展期間三件被列入“中國文物精華”。“大銅盂”還巡展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向全世界展示著東方青銅文化的驕傲。嘴子前文物專題展覽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優秀陳列獎”,1999年被國家文物局授予“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全國出土文物調展優秀獎”。可以說嘴子前古墓群埋葬了一段即撲朔迷離又博大精深的歷史,給中華文明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隨葬器物中以青銅禮器組合較為顯眼,有七鼎,一套編鐘(由七件甬鍾組成)、壺、盤、匜等。七鼎乃諸侯的禮數,此墓中七鼎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列鼎,在當時重諸侯輕天子和風行厚葬的情況下,一些貴族以越禮的方式進行自我標榜自我滿足的現象十分常見,如諸侯用天子之禮、卿大夫用諸侯之禮。嘴子前四號墓用七鼎大概正是基於此種形勢,以不是很標準的列鼎來張揚自己的虛榮心,並且在出土的遺物中見有正、背面均鎏金的革甲飾片。鎏金工藝並不是單純的裝飾藝術,它能象徵權勢,不過還得有相當級別才能用,除非墓主又是僭越用禮。那么M4墓主是以何種資本來誇張自己的呢?不妨來看看他的身份如何。

M4中出有兩件帶銘銅器,其一為銅盂,刻銘為“?所?為下□盂”。其義已為學者所考,?釋作“聖”字,為人名;?即進獻之意;為即“媯”了,是諸侯陳國之姓;□即“寢”字,下寢是宮室之名,盂為器名。整句話的意思是,聖進獻媯氏下寢之盂。另一銅甗也有銘文,四行十七字,為“(陳)樂君,乍(作)其旅獻(甗)用□(?)眉壽 無疆永用止”。第一行中“樂君”為食邑于樂(地名)的大夫,“?”為人名,即作器者。第二行意思是作器為甗。第三、四行是套話,為吉祥用語。此兩件器物均與陳國有關,盂銘中有陳國之“為”(媯),甗銘則有“?”(陳)。據史載,陳國地處河南淮水流域,齊桓公時期,陳國內亂,陳公子完逃亡至東方齊國避難,齊桓公收留了他並任他為工正之職,於是陳完不再稱本國故號,“改陳字為田氏”。陳完之後裔在齊國日益權重,傳至第七代田常,已位至齊相,權傾朝野,第十代田和,直接廢了齊王,自立為齊王,姜齊亡,田齊立。由其發家史可以看出田氏代齊之前在齊國的張狂氣勢。海陽地處膠東半島,而第七代田常曾將整個膠東半島劃作自己的封邑,他雖身在國都,但必定遷自己的部分家族去他的封邑,海陽嘴子前四號墓出土陳器應是某支田氏貴族家用器物,墓主人大概在生前為一方小貴族,仗本家族在朝權勢,厚葬僭禮而無所顧忌。嘴子前墓地應是這支田氏的家族墓地,M1曾遭破壞,遺物有的流佚,但仍出土一套7件銅編鐘,製作較精緻,且在其附近出土過車馬器具,其級別應與M4墓相近,但時間早晚不同。M2規模較小,但仍出土少許當時視之貴重的漆器。

歷史意義

春秋戰國之際舊禮日漸崩潰,一些新的跡象出現。嘴子前墓葬中除了禮器之外,還有許多頗具生活情趣的日常用器,如一件銅帶鉤,作一驚立待走的小獸形象,十分逼真可愛。另有許多漆木器,有俎、罐、勺和梳子等。這些新氣息的凸現與舊禮制的莊嚴肅穆相對立,正與當時社會上如火如荼的改革和開放氣息相映,一種新的局面已經在人們的生活和埋葬習俗中開始出現。

墓群究竟有多少座墓葬,還是未知數,僅從已發掘的幾座墓葬看,它反映了從奴隸到封建的過渡期間,代表封建地主先進生產力的“田齊”與奴隸領主的代表“姜齊”之間殊死搏鬥的一段歷史,有較高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和非常獨特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