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陽澄湖

內容介紹

一出現代京劇《沙家浜》,演唱了近半個世紀,影響了幾代人,並一度以“革命樣板戲”為冠冕,紅遍了全中國。其中幾段經典唱詞,至今仍傳唱不衰,劇中的阿慶嫂、郭建光、胡傳魁、刁德一等主要人物,更是婦孺皆知。然而這畢竟是“戲”,是在當年劇作家文牧創作的滬劇《蘆盪火種》的基礎上移植改編的。其實,生活中的胡傳魁並非一如戲中的“草包司令”,而是一個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悍匪,他長期盤踞在蘇州城北的吳縣陽澄湖畔,橫行稱霸於湘城、沺涇、太平、消涇等鄉鎮(現湘城、沺 涇等已合併歸屬於蘇州市相城區的陽澄湖鎮)一帶,奸詐地周旋在日寇、汪偽與我黨我軍之間,並最終成為了日寇與汪偽的幫凶。他為虎作倀,殺人如麻,與我新四軍“江抗”為敵,與人民作對,破壞抗戰,雙手沾滿了無數革命者與無辜百姓的鮮血。
令人遺憾的是,當年發生在湘城、沺 涇、太平及消涇等地軍民如何浴血奮戰、抗擊日偽頑敵,如何機智勇敢地與胡肇漢(胡傳魁)悍匪周旋鬥爭的真實歷史故事,至今未曾得到完全的披露。好在歷史是公正的。當年“江抗”主力部隊西撤時,將不能隨軍行動的36名傷病員留在湖畔村莊養傷;新“江抗”建立後在流動作戰中,又經常來到這裡駐營休整。據資料顯示:新四軍在陽澄湖地區與日偽軍進行的戰鬥有數十次,其中新“江抗”與日寇雙方出動參戰人數最多、傷亡最大的洋溝漊、張家浜、渡船頭三次大血戰,都是在陽澄湖鎮所屬的自然村進行的。
如今,陽澄湖鎮與太平鎮上還完整地保存著當年中共蘇州縣(工)委交通聯絡站與“江抗”駐消涇辦事處的舊址,恢復了陽澄湖地區抗日鬥爭史跡陳列館,並在紀念館中陳列著當年“江抗”部隊使用過的部分槍枝等武器以及當年“江抗”官兵與地方幹部民眾的留影。1986年,原新“江抗”部隊司令夏光、副司令楊浩廬,原中共蘇州縣(工)委員會書記翁迪民等首長故地重遊,攝於消涇鎮洋溝漊村(原新四軍東路司令部宿營地)的照片,都是有力的佐證。
《喋血陽澄湖》系作者湯雄歷十年時間,經十多次實地採訪與遍閱方誌後,拂去歷史的浮塵,精心創作而成。作品以尊重歷史為原則,一掃任何戲說之嫌疑,真實地記錄了當年發生在蘇州城北相城區陽澄湖畔的那一場場著名的戰爭。尤其珍貴的是,在尋覓與採訪中,作者幸運地採訪到了當年參與圍剿胡肇漢匪幫戰鬥的原蘇州行政區公安局偵察員金堅如的夫人鄭雪年,並欣喜地從她的家藏中抄得了一份金堅如與當年直接參與指揮這場戰鬥的原蘇州行政區公安局偵察科長馬陵的親筆回憶錄。
《喋血陽澄湖》不但重現了當年發生在陽澄湖鎮周圍的那一場場軍民合力抗擊日偽的戰鬥,真實地還原了戲劇中那幾位主要人物的真實生活,還詳盡地披露了解放初期蘇州公安機關追捕圍剿胡肇漢匪幫的全過程,從而揭開了那一段段歷史之懸謎。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鎮黨委書記周雪峰,黨委宣傳委員朱衛星,鎮文化站李雪龍,鎮文史辦姚水生、程蔚茂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