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巴樂園

啞巴樂園

啞巴樂園由八個獨立短章組成,是大衛·林奇在2002年搞出來的實驗動畫短片。它的英文原名叫《Dumbland》。片子的畫面線條粗礪,好似幼稚園小朋友們在地上的粉筆塗鴉

簡介

啞巴樂園 啞巴樂園

《Dumbland》,中文的通用譯名是《啞巴樂園》。一看就是自動翻譯機生成的,還生成得無比直觀,跟大名鼎鼎的“後天”( TheDayAfterTomorrow)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看遍全片也找不到“啞巴”,別以為這是從始至終沒有狗的藝術巨片《一條安達魯狗》。這片子文藝,但不是跟這兒就開始了,翻譯得不靠譜,不說別的,就光看那海報大叔大張著黑洞洞的嘴巴也不管這樣的造型違背了《拉奧孔》里的美學原則,就知道有這么一張大嘴哪裡能不哀嚎!哀嚎什麼,生活苦呀!於是我們可以一句話概括這個片子,就是 貧民張大嘴的故事,不是什麼默劇的狂歡節,跟“啞巴”沾不上沒有任何關係。或許我們可以叫它《傻X樂園》,因為片兒里的人的確看上去有點兒二。

劇情

片子由八個獨立短章組成,是大衛·林奇在2002年搞出來的實驗動畫短片。說它實驗,其實也沒有太實驗,我是說就林奇的範圍來講,這片子看上去還是相對正常。只是粗礪的線條太讓人震撼了,就好似幼稚園小朋友們在地上的粉筆塗鴉,直線不直,圓圈不圓,沒什麼光影變化,沒顏色,想要什麼精美的背景更是沒門。據說很多人看了這片兒熱血沸騰,決定去做動畫,想來是從這裡找到了什麼信心。而林奇本人是學美術出身,舉辦過多次畫展,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動畫(《六個蒼白的人》),如今能回到這種堪稱極簡主義——其實也就是隨心所欲的一種亂塗吧——的畫面風格上來,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電影的確很實驗。雖說畫面構成是兒童簡筆畫,但這片子完全不適合17歲以下兒童觀看。因為片中充滿了“粗俗、愚笨、暴力和荒誕”。如果你不看這個片子,你永遠都不能知道說明書所謂的“粗俗”指的是什麼,雖說片中的大叔也自認“我講了太多粗口了吧”,但這跟片子裡那連環不盡的狗屎尿屁來說,算什麼粗俗呢。“愚笨”這個詞在這裡出現的太笨,以至於我又懷疑起這是自動翻譯機自動生成的。不愚笨怎么能叫《傻X樂園》呢,片中人不僅反應事情很遲鈍,而且很反常,比如要建造一座房屋的方法就是卸掉自己的胳膊,比如修理電燈的目的是為了觸電。論“暴力”,說來現在只要寫這個論文,必談暴力美學。這片子比較純粹,暴力有了,美沒了。知道怎樣取出一個人口中撐著上下顎的棍子么……答案是洞穿眼睛……簡單粗暴,末了還有顆釘子,扎得人寒毛倒豎。說到荒誕,有人說這個片子很卡夫卡,有人說這個片子貝克特,其實這個片子太林奇了,難道這還不夠有說服力么。整個片子就像一個任性的孩子神經質的橫空出世,只想讓人高喊“林奇才是cult之王”!

最愛第六個故事“My Teeth are Bleeding”(《我的牙齒在流血》)。老婆孩子熱炕頭,大叔生活的完美構成,有時看上去不那么美。老婆在抽風,兒子在蹦床上上上下下,一隻蒼蠅繞來繞去就是拍不死,滿世界的汽車還有槍擊事件,電視嘈雜,拳擊比賽鮮血橫流,窗外著火,有人搶銀行。沒有一處安靜的地方,大叔長大嘴巴,雙眼呆滯,只說了一句:“該死的蒼蠅!”。看完這個故事,再想想自己的人生。其實這片子哪裡有什麼“粗俗、愚笨、暴力和荒誕”,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不是么。

前些日子的倫敦奧運會會徽宣傳短片已經涉及到了這個問題,視頻影像確實會影響到人的生理反應和功能,這部短片讓正常人看的極度煩躁,上面幾個評論已經驗證了這點,所以在一年齡來為電影分級之外也應從健康角度來考慮分級。

一直關注影像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嚴重影響的實踐活動,希望早日看到一些積極的實驗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