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官印製作,個別是銅質朱文小篆。由於印面加大,印文筆畫又細,顯得空疏,因此有的官印入手下手用屈曲迴旋的篆書,以求填滿充分其空間。早年有很多人說:“唐官印印文用九疊篆。”此話欠準確。其實九疊篆在唐官印中僅是入手下手階段,多數官私印有二三疊者,皆不夠九。少許用九疊文於官印中,那是宋、元以後的事了。在製作的編制上,一是承襲隋代用鑄,二因此蟠條入印。在印文中的“印”早年,常出現有“之”字。女口“×××之印”。
類別
唐代處所官職,除三師、三人外,辦事機構有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秘書省、內侍省以及御史台、都水台、大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國子寺、將作寺等。
(一)處所官署印
1“中書省之印”,故宮博物院藏。56厘米見方,銅質,鼻鈕。中書、門下、沿書三省是共同捐募君主處理國務的首領。無理論上,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履行。但理論上,中書、門下兩省長官只存濫調,只要尚書省才是權力機構。“
2“尚書兵部之印”,58厘米見方,瓦質。唐代在尚書省下,由隋之六曹固定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兵部有尚書統兵部、職方侍郎各兩人,駕部、庫部侍精巧各兩人。此印是兵部尚書職掌之印的摹廢品。
3“尚書吏部告身之印”。顏真卿的《忠義堂帖》內,制誥會合的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四月之告身上署有此印。大曆三年(公元768年)徐浩的“朱巨川告身”真跡本上也有,而且共鈐有44方。“告身”是唐代的任官令,但其涵蓋的畛域,遠比任官令廣,因此又有人以為它是一種官員的成分證實書。同時另有一項告急用途,就是蔭子孫。唐代制度,官至三品以上,可蔭及曾孫。成都刻章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有“尚書吏部之印”寶應二年(公元763年)有“尚書司封之印”。其印文的布局及細勁風格都與“尚書吏部告身之印”極似。另在米芾《書史》中提到的李邕三帖上也有“尚書戶部之印”的印記。 4一“東部尚書吏部之印”。這是上世紀5 O年代後在河南靈寶縣創舉的。據《唐書·百官志》,唐代處所有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以尚書省權力最大,據《歷代職官表》,唐高宗、武后主洛陽,百官皆備;玄宗定居長安時設都留守,官員之退閒或廢黜,時常留在東都,食其祿而無事。據此,此印是玄宗之後留守東都洛陽之尚書吏部之官印。《緶物》791緶寶縣創舉唐東部尚書之印剴此印,是蒐集所得,按官制應是銅質。按《文獻通考》載:“唐皇帝有傳國璽及八璽,皆以玉為之”。故有人疑係殉葬印或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