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範疇研究

哲學範疇研究

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範疇似有欠缺,例如,對哲學如何定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又如何定義? 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要提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概念,目的就是要把社會存在同一般存在、社會意識同一般意識區別開來。 現把它彙編成輯,以供獻給哲學界的同仁和後學,也算是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點貢獻。

書籍簡介:

書名:哲學範疇研究

作者:胡壽鶴
出版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支持:個人出書網 老人出書網
推廣發行: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 時代文獻出版社 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字 數:134千字
頁 數:317頁
版 次:2009年12月第1版
開 本:850×1168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 價:30元

作者簡介:

胡壽鶴,男,武漢大學哲學系教,中共黨員,1932年10月生。1949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轉業。1956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1961年畢業留校任教,1970年去武漢市五七幹校通山大隊插隊落戶,1972年調校部任理論教員,1978年調華中工學院哲學教研室,1984年回武漢大學哲學系。先後晉升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要的有:《應當怎樣認識包乾到戶》、《論真理和謬論對立的相對性》、《論實踐目標》、《怎樣正確理解生產力標準》、《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和對策》《美與價值》等。參加編寫哲學教材三種:《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理工科院校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義》(湖北省委講師團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用)。著作有:《價值·人·人的價值》。1993年離休。離休後繼續從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助學活動,創辦武漢珞新培訓學校,自任校長,編有《自學考試哲學指導》一書。
人生格言: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與人為善,助人為樂。

內容簡介:

哲學範疇是整個哲學理論大廈的基石,只有把哲學範疇研究得清楚、準確、規範了,哲學的理論大廈才有可能建造得嚴謹、和諧、美妙、壯觀。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範疇似有欠缺,例如,對哲學如何定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又如何定義?多個版本的教科書並沒有統一的說法,並且多種說法歧異頗大。又如艾思奇、肖前、李達主編的哲學教材,都對牛頓的“絕對時空”作了批判,似乎牛頓的時空觀只是絕對時空,而“絕對時空”觀則是完全錯誤的。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鬥爭性;對立面的統一,對立面的鬥爭;同一性是相對的,鬥爭性是絕對的;對立面的統一是相對的,對立面的鬥爭是絕對的;對立面的統一,對立面的同一,似乎是一回事,又似乎不是一回事。一大堆概念,混亂不堪,令人為墜煙霧。在歷史唯物主義,都認為社會存在包括地理環境、人口、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這樣,社會存在和一般存在有何區別?社會意識把自然科學等各種意識形式都包括在內,社會意識和一般意識又區別何在?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要提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概念,目的就是要把社會存在同一般存在、社會意識同一般意識區別開來。又如自由概念,一般都以恩格斯所說“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毛澤東所說“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為限。然而,究竟什麼是自由?應當怎樣給自由下一個簡明確切的定義?誰也沒有給出一個說法。如此等等。為此,我對一些哲學範疇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大部成果陸續在報刊雜誌上發表。現把它彙編成輯,以供獻給哲學界的同仁和後學,也算是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點貢獻。

本書目錄:

評哲學定義
對牛頓時空觀的再認識
略論牛頓的時空觀
簡論時空觀的歷史發展
“差異就是矛盾”辯
關於矛盾概念的界說
同一性是對立雙方的互相聯結
同一性的相對性和鬥爭性的絕對性問題
對立面的同一範疇探
略論毛澤東同志對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貢獻
“社會存在”概念新論
關於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界定問題
關於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規律的思考
論自由是主體的自主性及其量度
孔子“君子”、“小人”概念探析
論 價 值
什麼是哲學的價值概念?
美是什麼?
美的規律探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