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哈尼族村寨一般為三四十戶,多至數百戶。村寨背後是鬱鬱蔥蔥的古樹叢林,周圍綠竹青翠,棕樟挺拔,間以桃樹梨樹,村前梯田層層延伸到河谷底。離村寨不遠有清澈酣涼的泉水井。一棟棟哈尼族住房結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錯落有致,別有一番樸實多變的景象。
歷史背景

客人來到,熱情的主人就會請你圍坐在火塘邊,讓你吸上一陣長長的水煙筒,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趁著酒興,主人敞開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樣有枝有節有根的歌聲,並祝願賓客吉祥如意、情深誼長。
有史以來,哈尼人遷徙到哪裡,蘑菇房就蓋到哪裡,遍布哈尼山鄉,經長期的發展與改進,現在的蘑菇房既有傳統特色又日臻完善,與巍峨的山峰,迷人的雲海、多姿的梯田,構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壯景。
建築特色

蘑菇房造型美觀,別具一格。冬暖夏涼,哈尼族的蘑菇房狀如蘑菇,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頂成。屋頂為四個斜坡面。房子分為三層:底層關牛馬堆放農具等;中層用木板鋪設,隔成左、中、右三間,中間設有一個常年煙火不斷的方形火塘;頂層則用泥土覆蓋,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布局
一個核心的家庭的一幢完整的磨菇房,包括正房、左右廂房、庭院和圍牆等數個建築單元,家中配有腳碓、石磨、水缸、織機、藍靛染缸、犁、耙、刀、斧、鋤、籮和火塘等生產生活設施,滿足作為社會生產和生活單位的家庭的諸多需求。若干家庭的磨菇房逐次排列,就推演成為一個哈尼族山寨的磨菇房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