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56年(公元前259年),秦軍圍攻邯鄲,魏國和楚國都起兵相救,大破秦軍。楚考烈王決定組織各國合縱。同時派人到洛陽請求下達組建聯軍的命令。當時周赧王為了聯軍的開銷,向當地富人借貸,並答應班師之日以戰利品歸還。但最後只有楚國和燕國軍隊到達,合縱失敗。事後當地富人向周赧王討債,他只好躲到宮內一座高台,此台後被稱為避債台,成語“債台高築”因此而來。
周赧王:姬姓,名延,或名赧,皇甫謐說名誕。《竹書紀年》作周隱王,為周慎靚王之子。即位於前314年。在位59年,是兩周在位最長的君主。但他在位時期,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王畿(現在的洛陽附近,當時是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顯王在位期間,秦國的勢力迅速膨脹,以西戎霸主自居。所以無論周赧王是不是一個有道明君(從他的諡號上看不是),對於挽救周的危亡都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了。赧王五十九年,駕崩。是年,秦遷九鼎,占王畿,滅東周。
周赧王56年(公元前259年),秦軍圍攻邯鄲,魏國和楚國都起兵相救,大破秦軍。楚考烈王決定組織各國合縱。同時派人到洛陽請求下達組建聯軍的命令。當時周赧王為了聯軍的開銷,向當地富人借貸,並答應班師之日以戰利品歸還。但最後只有楚國和燕國軍隊到達,合縱失敗。事後當地富人向周赧王討債,他只好躲到宮內一座高台,此台後被稱為避債台,成語“債台高築”因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