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男,法學博士,現任法學院教授(破格),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興趣為刑法教義學、共犯理論 。
教育背景
2002年9月—2006年7月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系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
2006年9月—2009年7月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刑法專業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9年9月—2012年7月 清華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日本東北大學法學研究科交流學習一年
社會兼職
山東省法學會刑法學會理事
研究領域
共同犯罪;比較刑法;基礎刑法 ;
代表性項目
1.《正犯與主犯關係的重構與套用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7年青年項目(項目編號17CFX067),主持人。
2.《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定性問題研究》,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5年青年項目(項目編號15DFXJ03)
3.《身份犯共犯教義學原理的再構建》,中國法學會2014年部級法學研究自選課題(項目編號CLS(2014)D034)
代表性成果
一、專著
《共犯與身份論的重構和套用》,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二、參編
《刑法案例研習》,參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三、論文(以下皆為獨著)
1.《身份犯共犯教義學原理的重構與套用》,《中外法學》(CLSCI)2016年第2期。
2.《義務犯理論的反思與批判》,《法學家》(CLSCI)2016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16年第6期全文轉載)
3.《目的犯共犯教義學原理的再建構》,《清華法學》(CLSCI)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14年第9期全文轉載)
4.《正犯與主犯關係辨正》,《法學》(CLSCI)2016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法學文摘》2016年第4期部分轉載)
5.《實行行為概念的批判與解構》,《環球法律評論》(CLSCI)2018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1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6.《最小從屬性的提倡:以對合法行為的利用為中心》,《法律科學》(CLSCI)2015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16年第3期全文轉載)
7.《利用“有故意無身份工具”犯罪定性的法教義學重構》,《法學評論》(CLSCI)2015年第3期。
8.《事後搶劫罪共犯認定新解—從形式化的理論對立到實質化的判斷標準》,《政治與法律》(CLSCI)2014年第3期。
9.《行為、結果無價值理論哲學根基正本清源》,《政治與法律》(CLSCI)2015年第1期。
10.《職務侵占罪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要件之再解讀—以單一法益論與侵占手段單一說為立場》,《政治與法律》(CLSCI)2016年第7期。
11.《“組織、強迫、引誘幼女賣淫”規定再解讀》,《華東政法大學學報》(CSSCI)2016年第1期。
12.《廣義抑或狹義:身份犯中身份概念的再界定》,《人大法律評論》(CSSCI來源集刊)2017年第3輯。(《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1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3.《攜帶兇器盜竊的刑法解析——對的解讀》,《法律科學》(CLSCI)2011年第4期。
14.《論強迫交易罪中的若干問題》,《政治與法律》(CSSCI)2011年第8期。
榮譽與獎勵
一、科研
1.第六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三等獎(《共犯與身份論的重構和套用》)(2018)
2.第24次山東省法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共犯與身份論的重構和套用》)(2018)
3.山東省第三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目的犯共犯教義學原理的再建構》)(2016)
4.山東省第三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正犯與主犯關係辨正》)(2018)
5.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最小從屬性說的提倡:以對合法行為的利用為中心》)(2016)
6.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義務犯理論的反思與批判》)(2017)
二、教學
山東大學2015年度課堂教學質量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