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勛[人物]

周世勛[人物]
周世勛[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世勛,1921年出生,湖北黃陂人。1945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1950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滬江大學副教授、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上海市物理學會第五屆理事長。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專於理論物理。著有《量子力學》。

基本信息

周世勛(1921~2002)

成就

理論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科研和教學,所著量子力學教材為全國高校普遍採用。在復旦大學開創多體問題和統計物理的研究,發表論文多篇,培養出多名碩士、博士。長期擔任上海市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和中國物理學會理事,為學會工作做出重要貢獻。

簡歷

1921年2月 生於湖北省黃陂縣。

1940~1945年 在重慶中央大學學習,先在電機系學習一年,後轉入物理系,1945年畢業。

1945~1946年 在重慶醫學研究所工作。

1946~1947年 在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任助教。

1948~1950年 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生院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50~1951年 任天津北洋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51~1952年 任上海滬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52年9月~ 任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副教授(1952~1980)、教授(1980~)。

1957~1959年 在前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

1978~1991年 任上海市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1978~1983)、理事長(1983~1991)。

1991年 退休。

2002年去世。

生平

著作 著作

1921年2月生於湖北省黃陂縣一位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喜愛自己看書。1932年直接考入湖北省第二中學讀國中,1935年考入湖北省高級中學。1938年畢業,正值抗日戰爭武漢危急的時期,但暑假裡還是舉行了大學入學統一考試,周參加考試後回到了郊縣。在等待考試的錄取通知時,形勢突變,日本侵略軍已侵入武漢郊縣,回省城的公路已被切斷。他在路上遇到這么突然發生的嚴峻情況,進退兩難,只得幫農民做點農活換口飯吃,這樣維持了幾個月。後來形勢局部稍有緩和,才回到武漢,知道有的同學已經去重慶上大學了。一年後接到同學來信,告知他已為重慶中央大學電機系錄取。當他歷盡艱辛抵達重慶時,離開原錄取時間已超過一年,學校不讓他入學,他一再向學校教務處和系領導寫信申請,經過多次懇求,學校姑念戰時情況特殊,準許他入學。他在電機系讀了一年,發現自己的興趣在物理學,於是找物理系主任周同慶請求轉到物理系讀書,在周同慶支持下他進入物理系學習直至1945年畢業。隨著抗日戰爭勝利,馮德培領導的醫學研究所在重慶成立籌備處(即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的前身),周世勛應馮德培之約在該所工作。翌年(1946年)周世勛回到母校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任助教。1948年初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生院,1950年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他熱愛祖國,急切回大陸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事業。1950年9月回到北京。先後在天津北洋大學和上海滬江大學任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調入復旦大學物理系任副教授,主講數學系的理論力學和物理系的電動力學。他的課以條理清楚、概念明確、推理嚴謹著稱,深受物理系師生歡迎和讚譽。1957年周世勛去前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師從H.H.博戈留玻夫院士,從事高密度電子氣能譜和超導電性基礎理論研究。1959年回國任復旦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教研室主任,致力於多體理論和凝聚態理論的研究。1960年起開始指導研究生,陶瑞寶、孫鑫、王以銘、葉令等人都是周世勛當年的研究生,他們在各自領域的研究中已作出許多貢獻,為國內國際同行重視。

1980年周世勛被提升為教授,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他成為物理學科理論物理專業首批博士生導師。

教書育人

復旦大學物理系

著作 著作

周世勛積極支持系主任王福山創辦和辦好復旦大學物理系。他在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嚴於律己、努力工作、默默耕耘、又善於團結老教授們共同做好各項工作。他先後為本科生開設很多門課,如普通物理、電磁學、理論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電動力學和量子力學等;又為研究生主講量子統計、多體理論、超導理論等課,備受學生和青年教師歡迎。他積極支持同教研室其他教師從事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原子核理論、相對論、宇宙學、電漿理論等領域的研究,鼓勵青年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從事科學研究。

教材編寫

他和周同慶等合作翻譯前蘇聯著名物理學家史包爾斯基寫的《原子物理學》,195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對當時學習前蘇聯教材推動教學改革起到一定作用。1961年周世勛編著的教材《量子力學》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第一輪教材建設中的一本優秀教材,被國內很多大學物理系採用,深受廣大師生喜愛。該書流傳面廣,持續時間長,直至80年代仍在使用。1979年,周世勛參加翻譯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物理系的改革教材之一《統計物理》,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套書對經歷“文化大革命”掃蕩的中國高教界放眼全球、吸收養分,學習別國的教改好經驗起到很好的作用。同年,他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邀約,又寫了一本篇幅較小的《量子力學教程》,由該社出版。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世勛受到無端的衝擊和迫害,他坦然處之,不怨天,不尤人。雖然“文革”尚未結束,他一有工作機會就帶領青年教師從事低溫超導的科研和教學,培養青年學生。他積極支持師生們自力更生製作氦液化器,使復旦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國內少數擁有液氦條件的單位之一,為校內和市內需要在液氦溫度做實驗的科研或醫療單位提供了方便。

貢獻

周世勛熱心物理學會工作。從50年代起曾長期擔任上海市物理學會秘書長,接待曾任愛因斯坦助手的L.英費爾德(Infeld)教授和日本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朝永振一朗教授,並擔任他們學術演講的翻譯。1978年起任上海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1983至1991年任理事長。在周世勛主持下以上海市物理學會名義主辦了1991年、1994年和1997年三屆“薄膜物理和套用”國際學術會議,周世勛親自擔任會議組委會主席和會刊主編,對促進中外學術交流,增進科學家之間相互了解和友誼起了積極作用,也加深了國際友人對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了解。他非常關心中學物理教育和中學生的成長,在他支持下成立了上海市物理奧林匹克學校並親自擔任校長,每年招收物理成績優異的中學生入學進行業餘培養。他們在歷屆全國物理競賽中獲得優秀成績,也為大學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素質高的學生。

周世勛又是中國物理學會的理事兼教學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並擔任高教部(國家教委)理科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為中國物理教學改革與發展、教材建設出謀獻策。周世勛還擔任中國著名學術刊物《物理學報》、《物理》、《數學物理學報》的編委,《低溫物理學報》、《物理學進展》的副主編,還是《物理學基礎知識叢書》的副主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