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雯[清代詩人]

吳雯[清代詩人]

吳雯(1644—1704)清代詩人,與傅山有“北傅南吳”或“二征君”之說。字天章,號蓮洋,原籍奉天遼陽,後居山西蒲州,諸生。康熙十八年試博學鴻詞,不第。游食南北,足跡幾遍天下。其詩清挺生新,自露天真,為王士禛、趙執信所賞。著有《蓮洋集》。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吳雯,生於清世祖順治元年,卒於聖祖康熙四十三年,年六十一歲。原籍奉天遼陽,父允升以舉人官蒲州學正,遂占籍於此(其父後於順治十三年成進士),歿於任。吳雯與弟吳霞孤貧,回不去原籍,由母朱氏撫養成人,占籍蒲州。

吳雯少明慧,博覽群籍,自六經、三史以及釋老、內典等等,皆能淹貫。所居永樂鎮饒中條之勝,呂洞賓、柳宗元、司空圖、王維、李商隱或為此地人,或長期居住此地,人文之盛,遺蹟多存。吳雯徜徉其間,雖繩床土銼,破屋漏日,而嘯詠自得,不易志向。康熙十八年(1689)召試“博學鴻儒”科,報罷。既試不售,乃游京師,謁父執梁熙、劉體仁、汪琬等,皆激賞之。尤以詩見知於王士禎,稱為仙才。一日,與葉方藹同直,方藹讀其警句,下直就訪之,名大起。大學士馮溥以扇索其詩,大書二絕答之。趙執信“懷舊詩序”中稱其“拙於時藝,罔躓場屋中。體貌羸醜,衣冠垢蔽,或經歲不浴,人鹹笑之。然詩才特超妙”。卒以不遇,歷游四方。晚年置圃鄭谷口,面雷首山,望太華山,有梅竹各數百株,中作草堂,署名鵝館。康熙四十三年(1704),其母病故。他哀痛過甚,亦病故,葬於永濟西南姚溫阡。王士禎曾為其撰墓志銘。吳雯娶妻祁氏,有二子:吳江蘭、吳崇厚,皆早逝。為吳雯留有一孫:吳逢源。吳雯後娶聶氏。

雯工於詩,有鄉人元好問之風,性尤服善。趙執信諭詩好用馮氏法,攻人之短;後相值於都門,他出卷相示道:“曩之所攻,悉改之矣”!所著《蓮洋集》由弟弟吳霞帶到京師,請王士禎刪改審定。乾隆十六年(1751),汾陽劉祖刻《蓮洋詩集》。二十九年(1764),山東孫諤官司蒲州同知,從雯侄敦厚處得蓮洋所定原本,簡汰重刻。三十九年(1774) 翁方剛代雯從子秉厚作跋,刻《蓮洋集》後。四十四年(1779)四月入《四庫全書》有《提要》。

個人成就

吳雯書法欣賞 吳雯書法欣賞

吳雯博覽經史子集,旁及釋老諸書,均得妙理。工詩。受知於王士禎。王氏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本朝作者如林,然可稱仙才者蓮洋一人而已。清趙執信稱其為“千頃之波,不可清濁;天姿國色,粗頭亂服皆佳,其鄉自元遺山後一人而已。”其詩雋潔微遠,自露天真,不使才,不逞博,不尚聲華,不求媚好,郁蔥秀拔,淵涵深沉,渺渺乎莫造其涯。《四庫全書提要》稱:“雯天才雄駿,其詩有其鄉人元好問之遺風。惟熟於梵典,好拉雜堆砌釋氏故實,是其所短”。

書法亦為大家。馮溥嘗宴文士於京師萬柳堂,飲次,以扇乞先生書,先生為大書二絕句,目無餘子。書法服膺馮班之說,行草書皆得王大令風格。同時陳奕禧以書名,於吳氏尤引為同調。嘗得古銅印,上鐫“河聲嶠色”四字,大喜,謂己所卜居合當勝處,侈為神畀。

光緒八年(1882)張之洞任山西巡撫,建四徵君祠以傅山、閻若璩、吳雯、范鎬鼎合祀。”

清 吳雯 書法 綾本立軸 天渡樓收藏 清 吳雯 書法 綾本立軸 天渡樓收藏

清 吳雯 書法 綾本立軸 天渡樓收藏

代表詩作

吳雯撰《蓮洋集》 吳雯撰《蓮洋集》

【答人】

自卜條南舊隱居,明星玉女對攤書。

門前萬里崑崙水,千點桃花尺半魚。

【明妃】

不把黃金買畫工,進身羞與自謀同。

始知絕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國士風。

環佩幾曾歸夜月?琵琶唯許托賓鴻。

天心特為留青冢,青草年年似漢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