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青銅器

吳越青銅器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長江下游吳、越兩國的青銅器。因有相當多共同點,故統稱吳越青銅器。主要出土於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東部一帶。

正文

歷史上因越滅吳,而越又為楚所滅,所以吳越青銅器在楚國境內,甚至更遠的地方亦時有出土。吳越青銅器可分為中原系統和本地系統兩大系。但屬於中原系統的器物如鼎、簋、尊、卣、盤等,造型帶有本地特色,與中原地區的器形又不盡相同。其中鼎主要是撇足鼎,通稱越式鼎,早在江蘇丹徒西周宜侯墓中就出過此式鼎。簋則為淺腹扁體,雙耳或作出繁複的鏤空花脊,耳下或垂尖勾狀小珥。尊多為侈口、短頸、扁圓鼓腹,江蘇武進淹城和丹陽司徒等地均曾出土。在中原地區,西周中期以後尊已消失,但在吳越及其以南的地區尊卻長期存在。卣體則較粗短,盤的雙耳與口沿平齊,離器壁很近,有的甚至緊貼器壁。本地系統的青銅器,形制獨特,如江蘇丹徒煙墩山出土的角狀器,大港母子墩出土的飛鳥蓋雙耳壺、鴨形尊(圖1),武進淹城出土的三輪盤(圖2),鎮江出土的瓠形於等,在吳越地區以外很少見。吳越青銅器上的紋飾如變形獸面紋、編織紋、錐刺紋、糾結草葉紋等,亦不見於中原地區。
吳越青銅器吳越青銅器
吳越青銅器吳越青銅器

此外,吳越地區的青銅兵器特別是劍及青銅農具也很重要。吳國的吳王光、吳王夫差、夫差大子姑發間反之劍,越國的越王鳩淺(勾踐)、者旨於睗(鹿郢)、州句(朱句)等人的劍均已出土。其鑄造精美,有的至今仍極銳利,劍身或布滿菱形暗紋,劍格或嵌松石、琉璃,並常有錯金銘文。農具方面有犁、臿、鏟、鋤、鐮、銍等,在中國其他地區青銅農具出土的數量則很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