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紅[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吳繼紅[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吳繼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全國農產品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蔬菜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果蔬加工分會副秘書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食品安全與健康顧問》專家顧問。

人物經歷

學習工作簡歷

2011/04-2012/04,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校區,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系,訪問學者。

2001/09-2004/07,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博士。

1995/09-1998/07,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碩士。

1983/09 -1987/07,塔里木農墾大學,園藝系,學士。

2012/12至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07-2012/12,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07-2012/12,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1998/09-2001/07,濰坊職業技術學院,食品科學系,副教授。

1987/08-1991/08,塔里木農墾大學,園藝系,助教/講師。

社會兼職

全國農產品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蔬菜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果蔬加工分會副秘書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食品安全與健康顧問》專家顧問。

主講課程

承擔的課程主要有:1、《果蔬加工工藝學》(本科課程);2、《營養健康與美容》(本科課程);3、食品添加劑專題(研究生課程);4、《果蔬加工技術專題》(研究生課程)。

研究方向

(1)果蔬食品加工技術與理論;

(2)食品風味化學技術與理論;

(3)天然產物中生理活性物質的提取與套用。

科研項目

主持和承擔的課題主要有:科技部“十五”攻關課題——“蘋果深加工關鍵技術與設備研究開發”、“優質鮮榨蘋果汁和渾濁型蘋果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 “柑桔加工技術及設備研究與開發”、農業部“948”果膠產業化研究、“十一五”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果膠系列產品與優質蘋果汁開發技術及產業化示範研究”、 “食品感官分析技術及重要標準研製”及橫向合作等課題。正在承擔的課題有: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食品表征屬性與品質識別新技術及設備研究”、“ 柑橘加工副產物高效轉化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範”、“ 棗和桑資源生態高效利用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以及橫向課題等研究工作。

學術論文

代表著作與論文

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收錄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文章30餘篇。編寫《溫帶與亞熱帶果蔬汁製造》、《果蔬製品的安全生產與品質控制》、《糧食製品的安全生產與品質控制》、《食品分子檢測技術》、《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功能性食品加工技術》等10部書籍。

代表著作

1、《農產品加工技術》主編 農業科技出版社 2007。

2、《淨菜加工及流通技術》主編 中國農業技術出版社 2006。

3、《功能性食品加工技術》副主編 輕工業出版社 2006。

4、《食品分子檢測技術》副主編 輕工業出版社 2007。

代表論文

Chemical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me apple cultivars. Food Chemistry. 2007, 103(1): 88-93(SCI,IF: 3.655)。

Verification of aroma profiles of Jiashi muskmelon juice characterized by odor activity value and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detection frequency analysis: Aroma reconstitution experiments and omission test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0(40), 10426-10432, 2012 (SCI, IF: 2.823)。

Identification of aroma-active compounds in Jiashi Muskmelon juice by GC-O-MS and OAV Calculatio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0(17), 4179-4185, 2012 (SCI, IF: 2.823)。

Evaluation of Chinese tea by the electronic nose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rrelation with sensory p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grade level.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 (SCI, IF: 3.15)。

Extraction of pectin from navel orange peel assisted by ultra-high pressure, microwave or traditional heating: A comparison. Carbohydrate Polymers, 88(2), 441-448, 2012 (SCI, IF: 3.628)。

Effects of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walnut (Juglans regia L.) protein isolate.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2. (Accepeted; DOI: 10.1002/jsfa.5857) (SCI, IF: 1.436)。

Geographical origin identification of propolis using GC–MS and electronic nose combin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 (On line SCI, IF:3.15)。

Development of regression model to differentiate quality of black tea (Dianhong): correlate aroma properties with instrumental data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7(11), 2372-2379, 2012 (SCI, IF: 1.259)。

Correlation between sensory attribut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black and green tea. Nongye Gongcheng Xuebao/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8(S1), 375-380, 2012 (EI)。

Model for identifying apple juice authenticity based o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Nongye Gongcheng Xuebao/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7(6), 349-356, 2011 (EI)。

Optimization on quick freezing technology of agaricus bisporus by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Nongye Gongcheng Xuebao/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7(3), 375-380, 2011 (EI)。

獲獎記錄

獲得優秀論文獎3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推廣類)二等獎1項;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