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水庫[吳山水庫—湖北隨州]

吳山水庫[吳山水庫—湖北隨州]
吳山水庫[吳山水庫—湖北隨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山水庫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吳山鎮內,距隨州市區60公里,1965年7月開工,1966年3月竣工,1977年進行了除險加固 。大壩攔截府河支流溠水上游,承雨面積100平方公里,總庫容1.8858億立方米,未設溢洪道,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庫。與下游兩座中型水庫(魯城河水庫、唐王水庫)組成梯級水庫群,設立“吳山水系管理處”進行統一管理。

水庫概況

吳山水庫大壩在吳山鎮,東南距隨州市區54千米,地理坐標東經113°06′,北緯32°09′,控制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回水涉及吳山鎮中部。水庫所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集中在每年的4—9月,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7%,多年平均年來水量3020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氣溫15.1攝氏度。流域在桐柏山南麓,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低山丘陵,高程300~400米;東北部最高峰大仙垛,高程967米;西部為崗地,地勢平坦,高程在200米左右;中部河谷地帶,高程在200米以下。出露岩層為花崗岩體,侵蝕剝蝕作用較強,有中度水土流失,西部地表及中部河谷覆蓋有沖積、堆積層。森林以人造林為主,樹種有油桐、木梓、果樹,農作物主產水稻、棉花、油料,土特產有桔梗、菸葉、龍鬚草。

吳山水庫為多年調節水庫,正常蓄水位195.0米,汛限水位190.0米,死水位175.8米,設計洪水位198.2米,校核洪水位202.4米。水庫總庫容1.8858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881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705萬立方米,死庫容343萬立方米。河道型水庫,水面面積9.12平方千米,回水長度6.0千米,最大水面寬2.3千米,最大水深36.8米。水庫移民4267人,淹沒耕地217.5公頃。

水庫樞紐工程

吳山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導流洞、輸水管、電站組成。主壩為黏土心牆壩,壩頂高程203米,最大壩高37米,壩軸線長247米;副壩3座,壩軸線總長354米,最大壩高20.5米。導流洞為圓形有壓隧洞,直徑2.5米,最大泄量40立方米每秒。輸水管與導流洞相連,電站為壩後式。未建溢洪道,汛期由導流洞調節庫水位。

水庫效益

吳山水庫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水產養殖、發電等功能,水庫灌溉面積7670公頃,可養殖水面670公頃,電站年發電量8200千瓦時,防洪標準為5年一遇,攔蓄洪水可減輕下游12萬居民、8000公頃耕地的洪澇威脅。

水庫建成以來,控制了洪澇災害,保障了下游城鄉安全,利用水資源發展灌溉,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水庫原設計灌溉面積 14.1萬畝,由於工程老化失修,目前尚可灌溉4萬畝,工程效益逐年衰減。水庫自1970年發生最高水位192.25米以來,水位一直在190.0米以下運行。 吳山水庫修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泄洪洞由於施工質量控制不嚴,局部發生冷縫,1974年用環氧樹脂進行了處理,未徹底解決,至今已形成明流逸出,1977年大壩建防浪牆高1.2米;1981年10月發現白蟻危害,次年開展人工治理;1995年壩頂進行了砼硬化;1996年主壩右岸結合部高程180.0米處曾發生滲水,未進行探測;2001年主壩外坡發生白蟻塌洞險情,進行了開挖回填及藥物治理。 工程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樞紐建築物及設備不配套且損壞較多,主壩白蟻危害,右岸曾出現滲水,未探測及鑑定,存在安全隱患,閘門漏水。管理設施陳舊落後,工程嚴重老化失修,水庫經濟入不敷出,無能力進行更新改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