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凌雲[清代起義領袖]

吳凌雲(?~1863年),本名元清,因身高腰長,人稱“長腰四”。廣西新寧州渠盧村人,壯族。他在隴羅(今扶綏縣東羅圩)以釀酒為掩護,秘密聯絡各路反清志士,鋤強扶弱,劫富濟貧。鹹豐十一年(1861年)正月初八,吳凌雲在太平府宣布稱王,自號“延陵王”,建立地方政權“延陵國”, 1863年與清軍作戰戰死。

人物經歷

吳凌雲(?~1863年),本名元清,因身高腰長,人稱“長腰四”。廣西新寧州渠盧村人,壯族。他在隴羅(今扶綏縣東羅圩)以釀酒為掩護,秘密聯絡各路反清志士,鋤強扶弱,劫富濟貧。鹹豐十一年(1861年)正月初八,吳凌雲在太平府宣布稱王,自號“延陵王”,建立地方政權“延陵國”, 1863年與清軍作戰戰死。

吳凌雲,因身高腰長,人稱“長腰四”。廣西新寧州渠盧村人(扶綏縣渠黎鎮渠蘆村),壯族。新寧州附學生員(秀才),家道殷實。他為人豪爽,與天地會人物來往密切,是當地的米飯主(天地會米飯主,開堂設館,招待會眾飯食,而會眾奪得富戶財物,要一律交公,同時必須遵守會內紀律,服從指揮)。當地鄉紳告發,新寧知州慶祺藉機敲詐不遂,便以吳凌雲串通歹徒,圖謀不軌為名,將其逮捕下獄。

主要事跡

揭竿而起

1852年夏,吳凌雲越獄逃脫,潛回渠盧,憑藉家鄉“四山環列”、“林木叢密”的有利地形,與弟元高、元祿“豎旗聚眾,號曰全勝堂”,公開反抗清朝地方官吏。6月,慶祺調集兵勇合圍渠盧村。10月,破寨而入。元高與部眾百餘人戰死,吳凌雲與元祿率眾突圍後,轉與雷四大、傅大等義軍聯合,以隴羅村為根據地。不久,會黨四起,有大勝堂、得勝堂、友勝堂、廣勝堂、義勇堂、廣義堂、忠義堂、聯義堂等名號,與吳凌雲相呼應,聲勢大振。

隨著形勢的發展,各地天地會義軍紛紛與吳凌雲部會合,遷隆州(今屬上思)壯族鄭三和漢族劉永福部,江州壯族盧裕倫、楊全堤和漢族鄧佩錦部,養利州(今屬大新)壯族趙華丹部等,各數百人,先後來到隴羅,公推吳凌云為首領。吳凌雲“築土城,署偽官”,初步分工任事,有什長、百長、千長、先鋒、大將等名稱。義軍發布告示,揭露清朝的殘暴統治和地方官吏貪酷腐敗,得到各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吳凌雲以隴羅為中心,“遣諸頭目分據各鄉,縱橫數百里”。

起義發展

1853年,宣化(今屬南寧)的林九大、農大、農晚等率眾數千人與吳凌雲聯合,義軍聲勢迅速播及南寧府與太平府(治今崇左)等地。第二年,龍州義軍首領陸成泰攻太平府,被知府劉作肅殺害,餘部歸附吳凌雲。吳凌雲以隴羅為根據地,分兵守渠盧,屢敗清軍的進攻。

官兵進退兩難,吳凌雲以鄧佩錦為前鋒攻下江州,再占左州,並委任趙華丹等鎮守左州。1856年10月,吳凌雲在梁日高、蕭二、蕭晚等部的配合下,一舉攻破新寧州城。吳凌雲出告示以安民:我父老兄弟,遭滿奴之蹂躪久矣!嚴刑苛稅,雞犬無寧日。凌雲目不忍睹吾父老兄弟之倒懸,因是聯合各異姓之兄弟,同舉義旗,專討滿奴,以復漢室。爾等不必意外猜測,別生異心,其各安堵如故。有明大義來附者,吾必禮而用之;持戈反抗者,族誅不貸。仰闔州人士,凜遵勿違,特示。

1857年4月,吳凌雲撤出新寧州城。當時各路義軍與官兵的對抗相對沉寂。1859年,吳凌雲乘西南清軍力量空虛之機,再度分軍出擊。1860年9月,由隴羅乘夜疾進,直抵新寧州城,從西北隅爬城而入,殺守城壯勇數名,並執代理知州鄭元振。隨即分兵攻克養利州,乘勝圍攻太平府,阻斷了清軍的後援。因城中無儲糧,守城兵勇驚恐萬狀,紛紛逃竄。義軍乘虛攻破府城,知府劉作肅、左州學正蔣應奎、西隆州州同馮應鏞、新太協副將多祿、都司黃耀麟、千總李為梁等地方官員被活捉斬首。10月,又分兵出擊,連克太平土州、寧明州、龍州等城,控制了左右江廣大地區。

建國稱王

吳凌雲攻城略地的勝利,壯大了義軍的力量。1861年2月,吳凌雲在太平府正式建立延陵國,自稱延陵王,鑄印文曰“延陵玉璽”,頒布詔令,封官設職,修建宮室,蓄髮變服。以梁國楨為軍師,羅品光為元帥,黃萬年為辟疆侯,梁謙之以下數十人亦拜官封爵。吳凌雲以長子吳亞忠守太平,次子吳朱元守養利;以梁國楨、董萬年等數十人分守要隘。延陵國迎來全盛時期。

延陵國建立後,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在政治上,摧毀清朝地方機構,“文武官衙概為毀盡”,並打擊豪強土霸,稽查奸宄,鎮壓敵人的一切破壞活動。在經濟上,鼓勵、認可農民奪取逃亡地主的土地和荒地,獎勵耕作,暫定以納月規代替納糧。相傳延陵國還一度實行新稅,按一村大小、田地好壞和人口多少分攤稅額,再由每村分派到戶。義軍內部則同食同穿,有無相濟。這些措施提高了農民民眾參軍參戰的積極性,有力地配合了各地的反清鬥爭。

雖然延陵國的建立,使義軍勢力發展到最高峰,但是,此時廣西各地的反清鬥爭相繼失敗,戰鬥在廣西中部的大成國,於1861年8月因陳開兵敗被俘而覆滅。10月,回師廣西西部的石達開率部離開廣西。於是,清軍得以集中力量,加緊對廣西西南地區的進剿。吳凌雲雖以太平府為中心,命梁國楨、梁謙之等數十人分兵駐守各要隘,但並不能制止清軍的大舉進犯,養利州、左州、太平土州、寧明州先後陷落。清軍乘機大舉向太平府進逼。第二年3月,清軍攻陷太平府城,軍師梁國楨戰死,元帥羅品光負傷,吳凌雲與子亞忠率師退守隴羅。12月,清軍築長圍(環繞一城一地的較長工事,用於圍攻或防守)數百圈圍攻隴羅,並於外圍安設大炮,“晝夜環攻”。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吳凌雲率眾誓死抵抗。1863年2月,義軍彈盡援絕,吳凌雲率眾突圍,“中途遇伏,炮轟傷重”身亡。清軍沖人隴羅,大肆燒殺淫掠,隴羅頃刻間被夷為平地,吳凌雲領導的延陵國起義,歸於失敗。

子承父業

吳凌雲戰死之後,吳亞忠率領餘眾突出重圍,向桂西北轉移。他轉戰於歸順州城西北,屯紮於三台山。靈山農民軍小張三前來會合。眾推吳亞忠為首,小張三為副,繼續堅持反清鬥爭。三台山在歸順州西面六十里,四面環山,山高路險,山間有可耕種的田地。吳亞忠以三台山為根據地,一邊生產,一邊守御,並伺機分兵出擊,占領州城四周的村圩,不斷擴大地盤、兵源和糧餉。清政府在鎮壓了各地義軍反抗後,調集大軍圍攻吳亞忠義軍。在歸順數十里範圍,步步為營,包圍義軍,斷絕義軍外援。清政府特命馮子材督軍進攻歸順州。1868年3月清軍奪取天保田峒、隴峒,進攻郎家圩。小張三退守歸順,被清軍包圍,相持一個多月。5月,清軍攻破歸順州,小張三戰敗犧牲。於是清軍大兵壓境,於6月攻破三台山,吳亞忠突圍而出。7月,德安圩也被清軍攻破,吳亞忠率部退入越南境內。吳亞忠曾率軍反攻太平、龍州等地,失利後仍退回越南。1869年5月,馮子材率清軍與越南官軍聯合夾擊吳亞忠義軍。吳亞忠在那宥等地築壘堅守。10月,清軍攻破營壘,吳亞忠中炮身死,部將謝八、彭元隆、鄺二、黃建新、黃標等英勇戰死。至此,吳亞忠領導義軍奮戰七、八年之後,也宣告失敗了。值得一提的是,吳亞忠義軍失敗後,其餘眾後來歸附劉永福,成為黑旗軍的重要力量。黑旗軍在抗法保邊的戰鬥中,英勇奮戰,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

人物評價

當時有封建文人寫《草寇吟》記其事評曰;

紅塵近地白日動,冥冥氛祲起岩洞。

津林有鴞喧惡聲,四野初聞膽易驚。

我朝承平二百歲,蚩蚩之氓不知兵。

蚩氓如羊賊如虎,擇肥而食患方起。

紅旗一豎脅從多,不言戰守但言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