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會考試嗎

同學,你會考試嗎

這是一本旨在引領讀者認識考試、理解考試,形成正確的學習觀、考試觀、訓練觀,在掌握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後,訓練養成適應自己的考試節奏,最終能夠駕馭考試的書。主要的客群對象是國中、高中的考生和家長,對於研考、國考等考試的考生同樣適用。最適宜的讀者是那些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問題,但無法突破的考生以及意識到孩子學習有問題,卻不知如何輔導安慰的家長。這本書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把應試考試說透了,比如學習就是為了考試、我們是考生而非學生、學習與考試的區別、什麼是考試能力,再比如考試是可以量化的、必須重視考試節奏的養成等。全書的重中之重,是告訴讀者考試與學習是相通的,考試是需要技巧的,我們的學習,就是為了在短短的時間內把試卷答對,為此,我們必須在非考試時間掌握一切得分本領,特別是重視記憶中的憶、重視考試節奏的養成,並通過訓練,能在考試時快速、準確地把解題思路和知識點聯想出來。

主要內容

學得好不如考得好。

我們是學生,還是考生?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學生,以學習為主。

考生,以考試為主。

學習,當然是多多益善,經史子集、囊天括地。不僅是讀文章、做學問、增知識,還要通人情、明事理、長見識,最好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考試,則是通過書面形式(有時也有口頭提問或實際操作的形式),檢驗學生對知識(或技能)尤其是重點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行為。

那么我們究竟是學生還是考生?答案是不言而明的——我們當然是考生。雖然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習,但檢驗我們的依據,仍然是最後那場考試的分數。

我們身邊常常有一些平時不是很用功,但考試時卻能考出好成績的同學。也有平時學習很用功,小型的測試成績也很好,經常是班內前幾名,然而一到大考就發揮失常的同學。我們往往羨慕前者、同情後者,卻沒有很好地分析內里的真實原因:

平時學得好,就一定考試考得好嗎?

兩者之間有必然聯繫嗎?

考試真的只考你平時學習過的知識嗎?如果不是,考試還考什麼?

什麼是考試?

什麼是學習?

在你眼中,什麼樣的學生是一名好學生?

考試考得好是一種能力嗎?

對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計算能力、細心程度、檢查能力、合理的時間分配、工整的字型,這些屬於考試能力嗎?

為什麼老師教的和我們學的永遠不合拍?為什麼我們學的和考試考的永遠不在一條跑道上?

什麼是“記”?什麼是“憶”?

考試是主要考“記”,還是考“憶”?

回答這些問題,就是本書的寫作思路。

初、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於心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成長期,在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卻又很容易為事物所惑,難以把問題想清楚、弄明白。他們很容易幻想美好事物,卻又缺乏踏實幹事的精神;很容易制訂計畫,卻很難堅持計畫。這個時候的年輕人,總會懷揣著很多希冀和夢想,同時也有著很多青春期的迷茫,但背負更多的,則是繁重的課業負擔以及對未來的擔憂。很多有志之士都曾在這個時期焦慮過,失望過,迷惘過。但不管怎樣,作為一名學子,最該考慮的是如何獲得更高的分數並且考上一所理想的學校,給自己,給家人,也給這么多年來的辛勤付出一個滿意的回報。

本書既講學習方法,也對學生的心理有所涉足。閱讀人群既適合初、高中直至考研、國考的考生,也同樣適用於為孩子學習操碎了心的家長,因為他們太需要補充這方面的知識來和孩子“平等對話”了。

考試是需要技巧的。而這個技巧,卻不單是考試時需要掌握的快速解題,驗算的能力,更多的則是為了實現考試時高效得滿分這個目標,線上下時做的知識儲備、解題聯想訓練、考試節奏養成等。作者認為:考試是可以準備的,而這個準備是可以量化的,高分是可以訓練的,只要準備得宜,考試得高分很輕鬆容易。讓特別會考試的作者帶著你展開一段奇妙的三觀(學習觀、考試觀、訓練觀)之旅吧。

作品目錄

序言:考試的三種境界。

第一章:思維定式——想得高分,既要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

在潛意識中破除不良的思維定勢。

第二章:我的經歷

引導讀者通過個人經歷形成共鳴,明白打牢基礎的重要性,同時要形成自己的考試節奏。

第三章:3X實用考試學——讓考試君成為我們學習的導師

考生得高分的導師是考試。實用考試學,又稱3X實用考試學,是一套使考生在短時間裡成績大幅提高的學習方法,重在引領考生對於三觀(學習觀、考試觀、訓練觀)的認識,指導考生如何考試、學習和訓練,通過對思維分層、題型分類的解讀,通過對記、憶能力的培養,最終提高考試成績的一套學習方法。

第四章:天下考題,一分為三

按照實用考試學的觀點,試卷考什麼,我們就學什麼,那么試卷會考什麼?會怎么考?考題能有多少種?每種考題是否有針對性的學習、答題方法?對此種種,你是否進行過更深層次的解讀?

第五章:記憶如何分層

人的記憶是分層的,需要不斷地把知識點向更深層次紮根,尤其是重點知識點,一定要賦予它們優先紮根權,起到以點帶線帶面的效果。

第六章:如何自我“訓練”得高分

只要方法得當,高分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本章主講各題型訓練方法。

第七章:大題難題如何破

一般試卷的最後幾道大題,分數設定都比較高,如何高效地把最後幾道大題做對,把分拿全,是你和其他同學拉開檔次的關鍵。這一章主要講考試時占分多的大題(一般都偏難)該如何做以及如何訓練。

第八章:記憶的規律

第九章:記憶規律的套用

這兩章是對前文做了更深層次的探索,是實用考試學的重要補充。

第十章:高考作文快速提分

寫作文和玩DOTA、LOL有共同點嗎?本章重點講解高考作文的高分技巧,主要分兩個方面,一個是高考作文一天速成大法,針對的是考試迫在眉睫,急於通過短期訓練來應對考試的考生,如何在最快時間內寫出入門級的高分作文;一個是高分作文進階篇,主要讓學生領悟高分作文的精髓,從而逐步提高我們的作文認知和寫作能力,成為作文高手,向滿分進階。

第十一章:40天記遍4級單詞。

序言試讀

考試的三種境界

清代文學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為設立目標,第二境矢志不渝,第三境反璞歸真,豁然貫通,妙哉!

考試雖然談不上大事業、大學問,但是高考、研考等大型考試對於個人來說,卻是影響命運的大轉折。依筆者之見,考試也有三種境界:

第一境: 儘可能快速準確地解答題目:或是選擇正確機率較大的答案,如選擇題時三長一短選一最短,三短一長選最長,實在不行就選C;或是採用逆向思維,比如一道數學選擇題不會做,那就用代入法把答案代入到題目中驗算,不行就用排除法,總之是越簡單準確就越好,這一境是分分必爭,儘量把試卷寫滿,把步驟寫全,把卷面寫工整,把能得的分都得下來。

第二境: 培養正確的考試習慣:我們有的人是考試型選手,一到大型考試就超常發揮,有的卻是平常型選手,即平時成績很優秀,一到大型考試就歇菜。姑且不論考試題型對考生的影響,單從考試狀態來說,會考試和不會考試確實高下立判!不誇張地說,我們很多考生犯下最大的錯誤是 沒有針對自身的特點來訓練並養成適合自己的考試節奏。以高考為例,每科的試卷有幾道類型題,多少道小題,多少道大題,各占多少分是事先已確定的,那么我們在考前就應該為每類題,甚至每道小題分配好答題時間,該放棄時放棄,並固化養成答題習慣。再則,我們在考試時往往難以做到心如止水,難免有些干擾我們思緒的想法,焦慮、恐慌、得意等情緒時有發生,偶然的突發事件也會干擾我們的內心,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訓練強化這顆“考試心”,無論何時都保持平靜。

第三境: 從考試中悟到學習的真諦:大道至簡。學習的真諦是什麼?融會貫通,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形象地說,人腦的存儲機制類似倒金字塔型,從上至下依次是短期存儲層、淺表記憶層、深記憶層、熟練運用層和知行合一層,層次越深,存儲的空間越少但越精華,在大腦皮層的神經反射弧就越短,越能指導人的思想和行為。記憶記憶,有記也有憶。我們學習主要是記憶中的“記”,而考試則是考察考生在時間、地點、內容限制下如何有效率地、準確性高地把存儲在大腦中的乾貨“憶”出來,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訓練“憶”這一過程,直到它又快又準為止。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自然而然地會在日常學習時賦予重點知識點、關鍵聯接點、重點題型以大腦皮層的優先紮根權,這些紮根對象存儲到最深層,有可能只是一個圖像、一段意識、幾個文字等等,但儲存地越深,回憶地越快。為了“憶”的方便快捷,我們就要在平時讓大腦中儲存知識的倉庫整潔乾淨有條理有容量(高效學習),以便快速檢索(不斷總結);物流能力也即搬運知識的能力不斷增強(不斷訓練“憶”的過程)。至此,考試得高分真如探囊取物、手到摛來。

本書歷史

《同學,你會考試嗎》曾在淘寶眾籌平台上成功進行眾籌。

作者簡介

陳正虎(1986-),男,漢族,河北冀州人,2011年畢業於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著作有《同學,你會考試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