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其前身建於清光緒26年(1900)的乾州高等國小堂,民國元年(1912)改為乾城縣立第一高初兩等國小堂。民國13年(1924)2月改為縣立模範國小,民國30年(1941)3月模範國小與縣立女子國小合併,更名為乾州鎮中心國小。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八月成立了國立第八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任總理朱鎔基夫人勞安女士、賀龍元帥女兒賀婕生將軍、中 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原政委葛棣曾在這裡就讀。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改為乾城縣第一區乾州鎮中心國小。1954年秋學生增至1320人,於是分為兩校。——乾州鎮第一完全國小和乾州鎮第二完全國小。1965年秋兩校又合為乾州國小,設一完小為校本部,設原二完小為分部。1976年附設國中部,更名為乾州學校。1989年國中部撤銷復名乾州國小,1991年元月原校本部改設為吉首第七國小,原分部為吉首市第八國小。2002年吉首市第七國小與萬溶江中心國小合併,更名為萬溶江中心國小,2009年底又更名為今天的“乾城國小”。
學校概況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學校一路經歷乾州鎮一完小,二完小,乾州國小,乾州學校,吉首市第七國小,萬溶江中心國小,一直走到2009年才更名乾城國小,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學校創建於變法浪潮中,乾州城一批受康梁變法思潮影響的仁人志士,受聘於學校任教,他們將準新圖強思想,傳播給學生,激勵學生髮奮讀書,報效國家,收複列強侵占之國土,雪洗民族之恥辱。
民國建立後省立第一、第二師範畢業生,一批到該校,任教給學校帶來了“五四”新文化思潮。從該校畢業的考入省立一師的黃穆如在省一師讀書時,是毛澤東同志的同班同學,深受毛澤東同志革命思想影響,在校任教,積極向師生宣傳反帝,反封建主義革命思想。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更深化。學生受到了“熱愛新中國,為建設新中國而發奮學習”的教育。
在抗美援朝期間,學校校友楊光忠擔任志願軍報話員,被敵人包圍三天三夜,他端過烈士的槍擊斃敵軍13人,榮獲“通訊工程英雄”稱號,以及校友侯連炯勇猛頑強,率先衝鋒左手托著外流小腸,右手握槍掃射敵人的壯烈事跡,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學校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才兼備的接班人和社會主義建設者保衛者,在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的基礎上,加強為社會主義祖國而學習,做“三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同時邀請了赴朝慰問團代表、復員志願軍指戰員、老紅軍到校作報告,並開展了“祖國需要我,家鄉需要我,學英雄見行動”等主題班會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激情和肩負的使命感。
六十年代,學校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教育學生將個人前途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開展“向解放軍學習,從小樹立國防觀念”等活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以黨支部為核心,組成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學校成立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三個熱愛讀書活動小組104個,與駐地部隊開展了“軍校共建活動”,加強了國防教育,各科教學結合課文,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進去,使愛國主義教育常態化。
1992年建立了家長學校,形成家校攜手共管,共同抓實學校德育工作的好局面。
2008年一場冰災,讓乾城國小與北京實驗二校怡海分校結成姊妹校。怡海集團投資70萬元,為學校修建了塑膠跑道,為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和增強學生體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方便學生在學校就餐,2008年秋,學校添置了價值14萬元的鍋爐。2009年學校被定為吉首市“農村合格學校建設項目校”,學校抓住了這個發展機遇,教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藉此機遇,學校完善了辦學理念,抓實了學校管理,為打造乾小品牌夯實了基礎。
百餘年的奮鬥與拼搏,百餘年的探索與嘗試,百餘年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乾城國小的成長與發展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散發出奪目的光彩和無限的魅力。
今天,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乾城國小必將培養出了一批批獨具個性的“乾城人”,他們“潛心學習,誠信做人;強練體魄,肩負責任”,他們將走出乾城,走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