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

合肥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

淮河路位於合肥市中心地帶,是合肥歷史上有名的商業街,也是人文薈萃的老街。人們把始於1993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淮河路改造項目,說成是合肥舊城改造的畫龍點睛之筆,而1998年市政府對淮河路東段的拓寬改造,則使其形成了集購物、旅遊、文化、休閒、餐飲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文化商業步行街。

周邊情況

合肥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合肥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

淮河路東段集聚有大量的歷史古蹟,著名的古教弩台九獅橋飛騎橋遺址、李鴻章故居等居於其間。這裡有歷史文脈、區域特色的宣揚,細膩而富有人情味的城市空間拉張了步行街的魅力,城市與美的關係變得更為融洽。

這條長920米、寬22米的商業步行街東起環城路,西至宿州路,似一塊板無障礙形成。在設計上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著重考慮人的視覺心理、生理感受,整個平面與空間有收有放,有簡有繁,富於變化和層次感。

景點介紹

合肥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步行街夜景
淮河路步行街上有許多妙趣橫生的雕塑。如此集中地讓雕塑走上街頭,這在合肥不僅是首創,也是建設者們讓雕塑藝術走進市民日常生活的嘗試。體量很小的石雕“弈”,兩個稚童對弈,一羽鴿子安詳地觀棋。“人與自然和諧”的主旨儼然。站在宿州路交口東望,鑄銅雕塑“吉”,給人視覺上以極強的衝擊力。兩手相握的雕塑造型似情人相擁,心的溝通,想像空間極為遼遠。步行街的4組雕塑,19座造型別致的花壇,136盞古樸典雅的庭院燈,寬窄相宜的盲人通道,南國風情的棕櫚,地方特色的廣玉蘭,相擁著現代風格的高樓大廈、比肩而立的150多個商家店鋪、熙熙攘攘的人流,這一派勃勃生機的繁華景象,融合在濃郁的人文情懷中,顯現了較高的環境品位和環境質量。夜晚,街上霓虹閃爍,變幻莫測,流光溢彩,遊人如織,將白天的繁華熱鬧又掀至高潮。

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以其文化的積澱、休閒的購物、舒心的遊憩、環境的品位被人們稱為合肥的王府井

歷史

合肥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步行街
合肥是歷史文化名城,合肥的城市規劃布局也曾是名噪一時,在區位空間上來講,淮河路步行街位置核心,合肥城區中心。合肥的交通著重圍繞東西貫通的模式。往西連線著來自華東幾個主要的大城市,而淮河路商業步行街就是並排著合肥的最重要的東西主幹道長江路,可見其重要的商業地位,東起一環東線,西到市府廣場,之間貫通三條主要交叉路口,重要的位置賦予其重要的商業需求。其淮河路商業步行街是歷史沉積下來的街道,遺址以及故居是其一大特點。

圍繞歷史這一主題,新建了原來的李府以及明教寺,漸漸形成以購物、飲食、休閒、娛樂、旅遊、為一體的商業步行街。街道兩側店鋪林立,保持著傳統的店鋪布局方式,不過其間也不乏大型購物廣場,飲食以及娛樂等消費場所,規模上也在不斷擴大。文化雕塑,公共交際場所也在街道中間形成其特定的區域,由於其只能步行的這一特點,並且有一定長度上的優勢,逐漸走上合肥第一商業街的地位。但可能是由於建造時間以及歷史遺留的等等問題,淮河路商業步行街的建築卻難顯整體,區位布局上多有雜亂之嫌,合肥是安徽的省會城市,也是安徽的商業中心。而就在這中心的中心,其“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造型,真是讓人難以聯想他的第一商業街的地位,從步行街入口開始,建築的格局就高矮不均,色彩上更是難以統一,建築物的年代時間一覽無餘,商業街本來是想突出其文化底蘊歷史內涵,後建的李府和明教寺03年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在原址展現,其單個的建築風格可以說是歷史和文化的衍生,然而在五彩奪目的樓群中重生,與其說是顯示合肥的人文特點,不如說是展示合肥的人文特色漸漸褪變的歷史,其古舊的建築模式和周圍的現代建築對比下,顯的異常突兀,估計連遊客也不願把周圍的建築一同攝入相機內。合肥河路步行街“得”在於其擴充功能,環境容量,而淮河路商業步行街的“失”則顯得更為突出。

發展

合肥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規劃未來
步行街是現代人對日漸稀少的生機勃勃的街道生活現象的一種反撥。輪迴——來源於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會發展的一個方面,“把街道還給行人”,“把人性尊嚴的空間還給市民”

為世界範圍的呼聲。美國著名的人本主義城市規劃理論家劉易斯*芒福德認為“城市的存在不是為了汽車通行的方便,而是為了人的安全與文明”,他反對將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愛的城市是有生活氣息(Iively)城市,具有鄰里中心,便於人們步行,人們可以在路旁咖啡館及有林蔭的街道上面對面地相遇;他推薦新澤西州的汽車與步行街分離的社區規劃。源於30年代,大規模實踐於60年代的復興,更新城市中心區成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walk)

目標絕不僅僅限於復興城市中心區的經濟,而且在於恢復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會價值。芒福德認為:“城市最好的經濟模式是關心人和陶冶人”(City concern is the best economic model and mold people),“社會的重建必須從‘人的再生’開始”(Social reconstruction must be that 'renewable' start)。許多步行街(區)的建成還證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並極大地改善了環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環境規劃的一部分,而且還是繁榮城市商業活動和有機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廟步行商業街等都證明了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設的成功與否還關係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個城市的生活狀態。不論利弊,淮河路步行街在合肥商業街的地位終究不容忽視,然而對於淮河路步行街,改變現狀是必然的。現代的步行街更加講究的是空間上的合理布局,以及對與人性化的考慮,細節上更能體現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

1.建築及設施的統一

整個步行街缺乏的是統一的,系列性的設定,對與建築的風格上應該在整體上對於其進行改觀,造型上不能統一,那就統一色調。或者在對於可以改動的地方進行系列的空間規劃,如自動售貨機的樣式和路燈以及道路設施的樣式的系列化。

2.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

合肥是文化遺產相當多的城市,步行街就占了兩個,而怎樣更好的體現這一特有的文化內涵,也是很重要一點,在杭州的西湖邊的南山路的電話亭都是頂上帶有三潭映月的形象,而淮河路步行街只是保留出李府和明教寺,而很少去製造與其相互呼應的環境,應該更多的製造突出文化歷史的氛圍,比如在建築的外部形式上加以改進,對古蹟的空間位置上進行突出,而不是將其放在一排現代建築的當中,應該講周邊建築擴散或者後移,給古蹟更多的獨立空間,不能為了商業占地的原因忽視了文化歷史底蘊的作用,一方面旅遊發達了,相對的也給商業帶來了更大的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