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史記》選本叢書:史記選》編輯推薦: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所撰紀傳體作品《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揭示了《史記》的歷史學和文學價值,實際上,《史記》也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價值。多元性是《史記》這部經典文獻的根本屬性,這促使人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史記》及《史記》學史展開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歷史上,《史記》產生後,歷朝歷代對《史記》多有註疏、索隱、編選的工作,這些工作進一步增進了《史記》作為文化典籍的影響力。特別是《史記》選文,雖然大多從文學作品角度著手,但因為選本背後隱藏著一定的歷史、文學、審美及思想文化觀念,某種意義上選本不僅具有文學審美的功能,也具有思想文化的功能,更可以作為把握選文者思想觀念的史料之一。《史記》及《史記》選本在歷史編纂學、散文史以及思想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司馬遷故里雲集著一批從事《史記》及《史記》學研究的學者和研究團隊。渭南師範學院《史記》研究團隊就承擔著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成員多年來一直從事《史記》選本的調研與整理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嘗試探討《史記》130篇中被廣泛認可的文學精華、編選原則與學術價值。
近年來,《史記》選本有的已被整理,如南宋呂祖謙撰《史記詳節》(完顏紹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清人姚薴田編選《史記菁華錄》(王興康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但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被整理,也不方便讀者檢索閱覽。
渭南師範學院《史記》研究者們嘗試編選“《史記》選本叢書”,用以彌補這個不足,努力為《史記》研究做些紮實細緻的基礎工作,他們近多年兢兢業業,四處奔波,蒐集和校點整理《史記》選本文獻,為推動《史記》研究的深化和細化做出了貢獻。
這套“《史記》選本叢書”主要包括:明代凌稚隆《史記纂》(馬雅琴教授整理)、茅坤《史記抄》(王曉紅副教授整理),清代王又朴《史記七篇讀法》(凌朝棟教授整理)、湯諧《史記半解》(韋愛萍整理)、儲欣《史記選》(凌朝棟教授整理),民國時期王有宗《分段詳註評點史記菁華錄》(高軍強講師與凌朝棟教授整理)、中華書局1933年版《史記精華》(王麥巧副教授整理)、周宇澄《廣注史記精華》(梁建邦教授、張晶講師整理)等。
作者簡介
司馬遷: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圖書目錄
史記選 卷一
第一 五帝本紀 贊 3
第二 項羽本紀 4
第三 高祖本紀 節錄 21
史記選 卷二
第四 三代世表 序 27
第五 十二諸侯年表 序 28
第六 六國表 序 30
第七 秦楚之際月表 序 32
第八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序 33
第九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序 35
第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序 36
第十一 封禪書 37
第十二 平準書 58
史記選 卷三
第十三 齊太公世家 贊 71
第十四 魯周公世家 贊 72
第十五 燕召公世家 贊 73
第十六 鄭世家 贊 74
第十七 魏世家 贊 75
第十八 孔子世家 贊 76
第十九 陳涉世家 節錄 77
第二十 外戚世家序 錄竇太后 79
第二十一 蕭相國世家 81
第二十二 曹相國世家 贊 85
第二十三 留侯世家 86
第二十四 陳丞相世家 94
第二十五 絳侯周勃世家 節錄條侯 贊 101
史記選 卷四
第二十六 伯夷列傳 105
第二十七 管晏列傳 107
第二十八 老子韓非列傳 109
第二十九 孫子吳起列傳 贊 114
第三十 伍子胥列傳 贊 115
第三十一 商君列傳 116
第三十二 蘇秦列傳 贊 121
第三十三 張儀列傳 贊 122
第三十四 白起王翦列傳 贊 123
第三十五 孟子荀卿列傳 124
第三十六 孟嘗君列傳 贊 127
第三十七 平原君虞卿列傳 錄平原君 128
第三十八 信陵君列傳 131
第三十九 范雎蔡澤列傳 贊 136
史記選 卷五
第四十 廉頗藺相如列傳 139
第四十一 屈原賈生列傳 錄屈原 贊 147
第四十二 李斯列傳 贊 150
第四十三 蒙恬列傳 贊 151
第四十四 張耳陳餘列傳 152
第四十五 魏豹彭越列傳 贊 160
第四十六淮陰侯列傳 161
第四十七 敬叔孫通列傳 贊 173
第四十八季布欒布列傳 174
第四十九張釋之馮唐列傳 177
史記選 卷六
第五十其武安侯列傳 183
第五十一李將軍列傳 191
第五十二司馬相如列傳 197
第五十三儒林列傳 序 201
第五十四 吏列傳 序 贊 204
第五十五 俠列傳 205
第五十六 殖列傳 209
第五十七 史公自序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