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磐安縣磐安縣安文鎮台口村受磐安縣管轄、鄰村有根溪村、小嶺村,物產豐富,風景秀麗,物華天寶,空氣清新。 現有全村169戶,總人口450人,其中非農人口31人,現有勞動力315人,現有企業26家,以木製品、砂場為主。 全村現有耕地面積52畝,人均已不到0.13畝,共有山林面積2651畝,人均約6畝,板栗基地100畝。
浙江省磐安縣磐安縣安文鎮台口村受磐安縣管轄、鄰村有根溪村、小嶺村,物產豐富,風景秀麗,物華天寶,空氣清新。 現有全村169戶,總人口450人,其中非農人口31人,現有勞動力315人,現有企業26家,以木製品、砂場為主。 全村現有耕地面積52畝,人均已不到0.13畝,共有山林面積2651畝,人均約6畝,板栗基地100畝。
主要農產品:板栗、木製品、砂場
村里單位:台口村衛生院
村子名字來歷:
安文鎮台口村位於縣城入城口,處於東磐交界地段。用無人機拍攝該村全貌,驚奇地發現該村有三處地形酷似鮎魚。台口村在當地一直被稱為鮎鮐口,因村莊所在位置像一隻鮎魚的嘴而出名。村民戲說,台口就像一條鮎魚,守護著縣城。
村里老人介紹,小時候聽到的故事是這樣說的:鮎鮐口以魚出名,兩條鮎魚往安文方向游,一條游到了天台,一條被泥鰍穿住了魚鰓,游不動了,就停留在台口了。台口村的形狀就像鮎魚的頭,加上原來村莊上下兩邊有兩條木橋,像鮎魚的須。現在,在村莊的西南邊,有座酷似鰍泥的小山,就在“鮎魚”頭部旁邊。早的時候,村莊上下兩邊有兩個水碓,像魚鰓。以前發洪水的時候,洪水經過上面的水碓時,就會通過暗河湧向下面的水碓,因此,村口前面大彎處還沒有渾水,下面的水碓處已經有渾水出現了,因為暗河是直的,主河道則是一個大彎。
據村委主任介紹,台口村有560多年歷史,早期該村稱為山麓一村。前清時期,有一官員經過,看到這個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村莊三面環水,村內前部地勢平坦,往後逐步抬高,極像鮎魚頭部的上下魚唇;村莊上下部各有一叢竹林,像魚翅,整個村就像鮎魚的嘴巴;村莊上下河段有兩處用長木頭搭起的橋樑,似鮎魚的須。經過考察,他把該村命名為鮎鮐口。後來村里人丁逐漸興旺,長木頭的橋樑也換成木板橋,村名“鮎鮐口”逐漸改成了“台口”。
此外,村里部分老人把公路邊、文溪東岸那裡的居住地稱為小鮎魚。從航拍的角度看,確實像鮎魚,有關它的傳說難覓蹤影。從航拍照片看,該村上游被稱為下了畈的地塊也酷似鮎魚。
“姜太公釣魚”
在台口村外,即污水治理廠後面的山上,有一塊七八米高的大岩石凸起在山樑上。村里人說,大岩石上方沒有山,不可能是從山上滾落下來,岩石底部沒有與地下岩石連在一起,看上去不像是因山體運動被擠壓出來的。據村里上年紀的老人介紹,在大岩石旁邊,早些年還斜長著一顆松樹,像一根魚竿,整個大岩石從遠處看就像一個人拿著魚竿正在釣魚。山溝下是平坦的農田,農田中間有塊突出的岩石,活像被釣出水面的魚。
村里老人說:“聽上一輩人講,當時有兩條鮎魚游到台口,在鮎魚後面跟著一群游魚,鮎魚留下來後,這群魚也跟著留了下來,化成了一片田地,正好與大岩石形成了姜太公釣魚的樣子。早年那裡的田像一條魚,田中間的山丘、旁邊的地塊也像一條魚,總共有三條游魚。山崗下的地塊已經建成污水處理廠,大岩石旁邊的松樹在當年“大煉鋼鐵”時被砍掉當柴燒了,整個“姜太公釣魚”只剩下一個“姜太公”——那塊光禿禿的大岩石還立在原處。
民俗——迎龍燈
迎燈是慶賀元宵的活動項目,正月十三到十六,各家各戶的門口都掛燈結彩。比較大一點的村莊,有大型彩燈掛在廳堂或祠堂里,許多村有迎龍燈、舞獅子的活動。燈的種類有龍燈、轎燈、牌坊燈、堂燈、人物燈等等。元宵節期間,大人要給小孩做各種燈玩,如毛兔燈、獅子燈等等,還要給祖宗墳堂前點燈,叫做點墳燈,表示祖孫同慶。幾日裡,張燈結彩,迎炮舞獅,鼓樂喧天,燈火輝煌,有“火樹銀花不夜天”的說法。
迎燈是民間傳統的道具舞,種類有平板燈、台閣燈、竹編人物燈、花燈等。迎燈少則幾十橋(最少不能少於24橋),多則幾百甚至上千橋。迎燈表演形式有列陣、掛山岡、穿溪洞、團燈、抽燈等。陣式主要有鐵索箍、肚裡滾、青蛇溜、繞屋柱、繞祠堂門等。團燈指燈迎到廣場、門堂都要一圈圈團起來,先順轉三圈,再逆轉三圈,所到之處要放鞭炮接燈,設齋謝燈,“分饌”包利市包。迎燈有一定的儀式。
第一夜出燈先到本村本保殿“朝殿”,迎結束要到本保殿“鏟燈”再拆燈各自回家,迎燈一般三夜,第一夜迎前要祭拜“開眼”,此後每天三餐祭拜,村裡有結婚的人家,迎燈人要向該人家送燈,以祝其“ 添丁”、早生貴子,也有送“龍口燈”的。迎燈時每個門堂都要經過,俗稱為“竄家堂”。龍燈最風行的是板燈。板燈是由燈頭、橋燈(燈節)、尾燈連線而成。燈頭式樣有龍身燈頭,四方燈頭兩種。龍身燈頭,在長約三米的條形木板上建立支架,外糊棉紙,描上彩色龍鱗,張牙舞爪,頗威武。四方燈頭,在約一米見方的木板上立架,裝飾成一座台閣模樣,高約五六尺,金碧輝煌。燈板也稱燈節,板上一般安裝兩燈,每人迎一橋。最末一橋,稱燈尾巴,多為魚的模樣,一人迎舉。把燈頭、燈節、燈尾用橋燈槌插孔連線成一條龍燈。
迎燈是鬧元宵最主要的民間活動,元宵期間各地都有迎燈習俗。現在在盛大的慶典活動中要把迎燈作為一個節目表演。
附近景點:距離玉山古茶場:約59分鐘45.9公里距離櫸溪孔氏家廟:約38分鐘31.2公里
距離大盤山自然保護區:約32分鐘21.0公里
距離百丈潭風景區:約47分鐘33.0公里
距離十八渦風景區:約1小時14分鐘52.9公里
距離橫店影視城:約34分鐘23.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