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伯夷與叔齊是孤竹國國君的兒子,孤竹君死後,兩人互相推讓不願為王,跑到周文王那裡。文王死後,武王要出兵討伐暴君商紂王,伯夷與叔齊拉著武王的馬勸諫他說:“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
出處
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義人者。’扶而去之。《史記·伯夷列傳》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舉例
左右眾將見夷、齊叩馬而諫,軍士不得前進。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八回。
相關傳說
相傳三千多年以前,殷紂王荒淫無道,政苛刑酷,百姓怨聲載道,諸侯眾叛親離。周武王統一西北地區以後,親率兵將四萬五,兵車三百輛討伐殷紂。八百諸侯齊會於孟津,共商破敵大計。孟津當時是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重要渡口,也是通往朝歌(今河南安陽一帶)的要道。當周武王設壇盟誓、揮師北渡的時候,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趕來,跪拜馬前。指責武王說:“你父親死而未葬,就動干戈,這能算孝嗎?你作為商朝的臣子,竟敢發兵討伐天子,這能算忠嗎?”武王左右的兵將要殺掉他們,姜太公馬上制止說:“他們也算是有義氣的人呵!”說罷,讓人把他們推開了,武王率領隊伍,直發朝歌。牧野(今河南淇縣一帶)一戰,紂王的奴隸兵紛紛倒戈。武王大勝,攻克朝歌,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周朝。
伯夷、叔齊羞於對周稱臣,又恥於吃周朝的糧食,他倆隱居在首陽山上,飢了采些野果野菜,渴了喝些泉水維持生命。後來遇到一個采野菜的老婦人。老婦人問明緣故,對他們說:“普天下都是周王的土地,所有的人都是周王的臣民,你們哪裡能例外呢?”伯夷、叔齊聽了,遂絕飲斷食而死,人們將他倆埋在首陽山的頂峰。
伯夷、叔齊叩馬而諫的地方,後來就叫做叩馬。還有一種說法說伯夷、叔齊是扣馬韁而諫,因而也稱扣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