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賽城遺址

古賽城遺址

古城寨龍山時代城址建於溱水東岸的河旁台地上,為東西長方形,現存三面城牆和南北相對兩座城門缺口。城址規模宏大,牆高溝深,氣勢雄偉,城址面積17650平方米,最高處達十六米,最寬處達四十餘米。周圍環繞護城河南河,寬34至90米不等。在古城寨城址的東南部,還發現了大面積的龍山時代夯築建築群,此處原為低洼地帶,築城時為擴大面積,不惜調用大批人力物力、墊土夯牆基,最深處達10米,牆基寬度多在60米至100米之間,再加大地面之上的高大城牆,其工程之大,在中國早期築城史上極為罕見,其中已清出一座大型宮殿基址和大型廊廡式建築,且與城牆的方向一致,為南北長方形,長28.4米、寬13米,面闊7間,南、北、東三面有迴廊。據介紹,這座古城址是目前發現的龍山文化時期面積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宮殿式建築,同時也是中原地區規模最大、也是全中國城牆保存最好的龍山時代晚期城址。專家認為該城的建造是事先經過統一規劃和精心設計的,不僅反映出當時城建規劃、夯築技術和土木建築技術的進步,也體現了使用者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尊嚴。龍山時期的晚期遺存是探討夏文化的重要對象,河南古城寨城址的發現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新的線索,也為研究中國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增添了重要資料。

基本信息

新密古城寨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發掘地點: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鄉大樊莊古城寨村

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遺址簡介

新密古城寨遺址位於新密市曲梁鄉大樊莊村溱水東岸,城址面積17萬平方米,城牆內外有護城河,城內中心位置發現有大型宮殿基址和廊廡式建築,城址規模宏大,城高溝深,氣勢宏偉,文化層豐富,保存完好,是在仰韶遺址基礎上建築的龍山時期的古代城址,考古工作者一致認定,該遺址是帶有都邑性質的古城址.從1997年10月份開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歷經五年,對古城寨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在城區內外發掘得出來的文化遺存,有仰韶晚期的,有龍山早、中、晚期的,還有其他文化遺存,但以龍山早、中期為主,距今約4000至5000年,正好和黃帝文化的年代相對應,河北、山東、遼寧、內蒙、北京、四川、深圳及澳大利亞、墨西哥、日本、美國等地專家學者聞訊也前來實地考察,並做出了中肯的評價。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名譽會長、研究員許順湛認為,黃帝是有熊國君,居軒轅丘,也可以說國都在軒轅丘。但軒轅丘具體在何處?明《御批歷史資治綱簽》、《新刊通鑑輯要》、《廣輿記》、清《竹書紀年集證》、《易知錄摘要類編》等書,以及不同時期的《河南通志》都只是概括的說明,沒有具體位置。比較明確的也只是說有熊氏之國“溱洧襟帶於前,梅泰環拱於後。”這一段話,指出梅山、泰山在軒轅丘之後,溱水、洧水在軒轅丘之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曹桂芩在其著的《黃帝軒轅丘考》中寫道,古城寨古城址屬新密市,其築城的時間是龍山文化中早期之際。從地理位置和築城時代看,與黃帝軒轅丘是相符的,所以,新密市古城寨城址就是黃帝軒轅丘。

河南省新密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溱洧二水左右襟帶、大隗具茨環列為屏,溱洧兩岸古文化遺址密布,莪溝北崗裴崗文化遺址距今約八千多年歷史。在全市範圍內發現有裴、李崗文化遺址12處、仰韶文化遺址11處、龍山文化遺址11處,其他還有二里頭和二里崗等文化遺址多處。特別是溱洧二水交匯處的中心區域內,有黃帝古都軒轅丘;有黃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國有熊之墟;有黃帝後裔祝融、鄶人和鄭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鄶國故城和古鄭城;還有夏啟建都的新寨遺址;西周密人建國的密國都城;炎帝時補人建都的補國城,這些大小帶有都邑性質的古城址共有11處,形成一個引人注目的古都群。

古城寨遺址被發現後,2000年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古城寨遺址與新寨遺址一起,被國家啟動的大型文化建設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選定為四個重點研究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