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42畝(其中:田2149.5 畝,地 292.5 畝),人均耕地0.97畝,主要種植 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畝,主要種植桃、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525.15畝,其中養殖面積 525.15畝;草地 0 畝;荒山荒地 0 畝,其他面積 0 畝。
基礎設施
該村到鎮的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6輛,拖拉機 11輛,機車 20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836.37畝,有效灌溉率為 85.4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634.3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5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1戶;建有小水窖 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
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29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8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8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花卉、蔬菜等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2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83%。該村正在發展花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花卉 產業。擁有企業 0 個,到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0個;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5人 。
人文地理
1911年前後,民間已有業餘自願結合的花燈組織,稱為“燈會”演出時組成一支隊伍,排頭拾著兩個桔形大燈籠,燈籠上貼著“太平花燈”四個大字,並配以秧老鼓作開場表演,繼而化好妝的演員出場表演。表演都在廣場、打穀場、寺廟天井,有時也在居家院落。花燈隊演出前,先由管事散發燈貼燈貼上寫某某花燈慶賀新喜,被慶賀的有集體、個人,收下燈貼,就表示接受,於是約定時間、地點,排定次序,燈隊就順序上演出,演出後,以紅包形式付給一定報酬。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 60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228人,距離鎮中學1.5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8人,其中小學生136 人,中學生92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8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年被 評為 等等。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80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762.2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4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 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元(勞均0元)。年末集體總收入 273.6萬元,有固定資產 41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10.5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收支及民眾關心的重大事項。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871 戶,共鄉村人口 2517 人,其中男性1207人,女性1310人。其中:農業人口2517 人,勞動力1564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傣族、回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回族8人,彝族6人,其他民族4 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 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47人,參合率 93.25 %;享受低保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3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2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6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4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占農戶總數的1.72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7個支部,共有黨員141 人,少數民族黨員0人,其中男黨員102人、女黨員39 人。該村黨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組織;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書記、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 47人。該村團總支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團總支;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