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簡史
靳以 《跟著老馬轉》:“這時他又告訴我把口罩向上拉拉,蒙住鼻子,免得飛花鑽進鼻孔里去。”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國。古時候,宮廷里的人為了防止粉塵和口氣污染而開始用絲巾遮蓋口鼻,如《禮疏》載:“掩口,恐氣觸人。”和《孟子·離婁》記:“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衛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後來有人就用一塊絹布來蒙口鼻。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記述他生活在中國十七年的見聞。其中有一條:“在元朝宮殿里,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樣蒙口鼻的絹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3世紀初,口罩只出現於中國宮廷。侍者為防止氣息傳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種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做成口罩
19世紀末,口罩開始套用於醫護領域。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開始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
20世紀初,口罩首次成為大眾生活必備品。席捲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奪走了約5000萬人的生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禦病毒。
20世紀中後期,口罩的大規模使用次數明顯頻繁。載入史冊的歷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預防和阻斷病菌傳播方面數度扮演重要角色。
1897年,德國人美得奇介紹給大家一種用紗布包口鼻以防止細菌侵入的方法。以後,又有人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衣領上。用時一翻過來罩住口鼻就可以了。可是,這種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極不方便。後來又有人想出了用帶子系在耳上,這就成了今天人們經常使用的口罩。
1910年,哈爾濱爆發鼠疫,時任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醫生髮明了“伍式口罩”。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達到新高潮,一場“非典”幾乎令口罩一度脫銷,各大藥店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爭相搶購口罩。
2009年,在繼2004年的“禽流感”之後,“甲型H1N1流感”讓口罩大軍再一次出現在全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的鏡頭前。
2013年PM2.5空氣危害概念的出現,引發公眾對空氣污染問題的重視,使得口罩等防護用品在霧霾天氣期間甚為暢銷。
規格參數
平面口罩分為:棉布口罩、無紡布口罩、高分子材料口罩、活性炭粉濾芯口罩、活性炭纖維氈墊口罩。
尺寸規格:18×9(成人)、15×9(兒童)。
物品分類
N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無時限
R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及汗油性懸浮顆粒時限八小時
P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及汗油性懸浮顆粒無時限
有些顆粒物的載體是有油性時,而這些物質附在靜電無紡布上會降低電性,使細小粉塵穿透,因此對於防含油氣溶膠的濾料要經過特殊的靜電處理,以達到防細小粉塵的目的。所以每系列又劃分出了3個水平:95%,99%,99.97%(即簡稱為95,99,100),所以共有9小類濾料。
二、歐盟EN149標準:
FFP1:最低過濾效果》80%
FFP2:最低過濾效果》94%
FFP3:最低過濾效果》97%
三、澳大利亞AS1716標準
P1:最低過濾效果》80%
P2:最低過濾效果》94%
四、日本MOL驗證標準:
根據日本2005年2月7日頒布的0207006號法令,防塵口罩標準如下表
測試環境條件 | ||
實驗粒子 | DOP(液體) | NaCl(固體) |
粒徑分布μm | 0.15-0.25 | 0.06-0.1 |
實驗濃度[mg/m3] | ≤100 | ≤50 |
實驗流量[L/min] | 85 | 85 |
試驗時間 | 供應總量200mg | 供應總量100mg |
替換式防塵口罩標準 | ||||
區分 | 過濾效率[%以上] | 吸氣壓力[Pa以下] | 排氣壓力[Pa以下] | |
DOP | NaCl | |||
RL3 | RS3 | 99.9 | 160 | 80 |
RL2 | RS2 | 95.0 | 80 | 70 |
RL1 | RS1 | 80 | 70 | 70 |
一次性拋棄型口罩標準 | ||||||
區分 | 過濾效率[%以上] | 吸氣壓力[Pa以下] | 排氣壓力[Pa以下] | |||
DOP | NaCl | 有氣閥 | 無氣閥 | 有氣閥 | 無氣閥 | |
DL3 | DS3 | 99.9 | 150 | 100 | 80 | 100 |
DL2 | DS2 | 95 | 70 | 50 | 70 | 50 |
DL1 | DS1 | 80 | 60 | 45 | 60 | 45 |
五、中國國家標準GB6223-86UDC614.894:
以上檢驗標準除日本標準(0.06-0.1微米)以外均以0.3微米的粒徑做測試,歐盟標準的檢測流量為95L/min,美國標準為85L/min。我國國標用懸浮粒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