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縣衙舊址

即墨縣衙舊址坐落在即墨城中山街東端路北立法街29號的市博物館後院。自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遷城立衙至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了。歷經滄桑,城內的古建築大都隨歲月的流失而煙消雲散,惟獨縣衙的一至三堂倖存下來,成為山東省唯一能看到的三堂老縣衙。

此衙初建時的規模與結構,已不可知。元代至正年間知縣董守中進行了重建,明清兩代先後進行了10餘次修葺和擴建,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縣衙建築群。

一堂,即正堂,或稱“大堂”和“公堂”,是訴訟、審訊的場所。當年康霖生曾在這裡蹙眉思計智審頑婦,黃培受“文字獄”之禍跪此對薄……正堂後面為二堂,曾名“印堂”、“鳴琴”和“致遠”,是議事辦公和會客的地方。可以想見,當年許鋌為開發即墨在這裡剪手踱步,黃宗昌為守城與“父母官”坐立不安……再後為三堂,是縣令與眷屬的內宅正寢。

正堂於1999年秋做了全面維修,在主體結構未動的情況下,更換了房頂、新製作了柵欄門及堂內匾額,重建了東西兩配房。門口的立柱上鐫刻著施政楹聯:“堂外四時春和風甘雨,案頭三尺法烈日嚴霜”。維修後的正堂古樸典雅,雄渾莊重,在一片古柏的映襯下,重現昔日風采,為古老的即墨城增添了一大景觀,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座有意義的歷史建築物。特別是這次在西配房原址內發現的“地庫”,為它處縣衙所不見,這一發現,給這座塵封著千年歷史的古縣衙撩開了一角神秘的面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