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通濟街道辦事處

街道概況

宜居家園好風景宜居家園好風景
通濟街道總面積54平方公里,轄46個村莊、29個社區,有人口36萬,其中常住人口23萬。201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4.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908元。現有外資企業33家,內資企業172家。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主,中國即墨國際商貿城、青島服裝工業園均位於街道轄區內。現有服裝市場、小商品市場等31處專業市場,以及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30餘家金融機構和利群、寶龍城市廣場、大潤發、家佳源等多家大型購物中心。

名稱由來

“通濟”這個名稱古為今用,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品味。“通濟”因即墨城西城門而得名。即墨城為隋代所建,開西門“臨川”。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修城池,改題西門舊額為“通濟”。原來的意思是通向濟南府,後引申為通向有糧食的地方,通向富裕的地方。

區位交通

域內交通四通八達域內交通四通八達
通濟街道位於即墨市城區西部,地處東經120.21’,北緯36.21’,面積54平方公里。東接即墨市經濟開發區,西鄰大信鎮,南與環秀街道、通濟新經濟區接壤,北與北安街道為鄰。域內道路四通八達,煙青路、藍鰲路、城南路縱橫境內,濟青、青銀、青威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四條環城路環繞其內。青榮城際鐵路即墨北站,青榮高速、濟青高速即墨西出(入)口坐落於轄區內。南距青島流亭國際機場12公里、青島海港36公里。據交通之要衝,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

氣候特徵

通濟街道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一般表現為:春季風大,氣溫回升較慢,空氣乾燥,少雨多旱;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少雨雪,易乾旱,但無嚴寒。夏秋之交,有時受熱帶風暴影響,有大暴雨天氣;冬春季節,有時受北方寒潮的侵襲,有大雪降溫天氣。

建制沿革

通濟街道現轄地區在清時屬里仁鄉、福海鄉、靈山鄉。
民國初期,屬城區及里仁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至抗日戰爭期間屬第一區和第五區;
解放戰爭時期屬馬山區、城關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六區(城廂區),第十五區(信村區);
1956年“兩即”合併劃為城關鎮、馬山鄉;
1958年城關鎮定名為城關人民公社,“兩鄉”定名為下泊人民公社;
1984年城關人民公社改為即墨鎮,下泊人民公社改為樓子疃鄉;
1998年5月,即墨市撤銷即墨鎮,設立通濟、環秀、潮海(後併入經濟開發區)三個街道辦事處。通濟街道辦事處轄從原即墨鎮劃入的西北關、窯頭、莊頭、坊子街、大同、閣里、楊家村、刁家疃、蔡家村、後疃、王家院、辛家莊、長阡13個村莊,從原營上鎮劃入的南龍灣、北龍灣、小李村、李家營、高家莊、棗杭、八里一、八里二、八里三9個村莊,從原樓子疃鎮劃入的紀家莊、魏家村2個村莊,共24個行政村。
1998年9月,樓子疃鎮改名為馬山鎮;
2001年2月,原馬山鎮合併於通濟街道辦事處,通濟街道辦事處轄61個村莊、15個居委會;
2005年3月,從原北安街道劃入郭莊一、郭莊二、郭莊三、郭莊四、郭莊五、黃家埠南、姜家埠南、朱家埠南8個村莊,通濟轄69個村莊;
2013年1月,即墨市為統籌區域發展,將23個村莊(雲橋村、西元莊村、夏堤村、仇家溝岔村、東元莊村、樓子疃村、孫家溝岔村、吳家溝岔村、姜戈莊村、龐家溝岔村、常黃溝岔村、潘家莊村、邢家嶺村、圈子村、前棗杭村、泊子村、閻家嶺村、潘家官莊村、趙家嶺村、華橋村、柘河村、小莊村、西流峰村)、6個居委會(碩豐苑、碩輝苑、弘泰苑、弘豐苑、祥和、鼎泰豐)劃出,成立通濟新經濟區。通濟街道現轄46個村莊、29個居委會。

行政區劃

轄46個村莊,29個居委會轄46個村莊,29個居委會
目前,通濟街道下轄46個村莊,29個居委會。
46個村莊:下泊村、孫家莊頭村、蔡家村、北龍灣村、張家西城南村、八里莊一村、八里莊二村、八里莊三村、南山東村、坊子街村、後疃村、小李村、張家西城東、東山東村、大同村、王家院村、李家營村、紀家莊頭村、黃丹峴村、北山東村、閣里村、辛家莊村、高家莊村、魏家村、於家莊村、西北關村、楊家村、長阡村、棗杭村、孫家莊村、窯頭村、刁家疃村、南龍灣村、張家西城北村、陳家河村、藍家村、宮家村、店子村、郭莊一、郭莊二、郭莊三、郭莊四、郭莊五、黃家埠南、姜家埠南、朱家埠南。
29個居委會:府前街居委會、府北街居委會、新興一居委會、新興二居委會、新安居委會、和平一居委會、和平二居委會、和平三居委會、和平四居委會、永興居委會、城西一居委會、鶴山路居委會、安居一區居委會、安居二區居委會、園丁居委會、德馨園居委會、北山居委會、即發陽光城居委會、江南花園居委會、御墅臨楓居委會、永合花園居委會、潤發家園居委會、海都嘉苑居委會、馬山新城居委會、碩輝苑居委會、曼谷陽光居委會、寶龍居委會、怡馨苑居委會、城市名苑居委會。

名勝古蹟

馬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馬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馬山於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山東省級地質公園,總面積7.7425平方公里。區內有柱狀節理石群、矽化木群、沉積構造、接觸變質帶等地質遺蹟,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區內地質遺蹟豐富、獨特,具有重大科研價值。淺粗面火山岩柱狀節理石柱規模之大、結構之特殊非常罕見是世界“三大石柱群”之一;矽化木已發現並保存完好的有26處,其矽化完全、年輪清晰世所罕見;惟妙惟肖的沉積岩包卷層理和交錯層理似一幅幅山水畫;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帶,使人流連忘返,感嘆不止。
馬山不僅有寶貴的自然地質遺蹟,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有玉皇殿、白雲庵、千佛洞、狐仙居、即墨大夫等景點。此外,民間還流傳著如紅點狐仙、濟公井、將軍橋等許多神秘而美麗的傳說。
馬山石林馬山石林
馬山柱狀節理,又稱“馬山石林”,系中生代白堊紀(六千萬到一億年)火山爆發時安山質岩漿在地下冷凝收縮而成,呈四棱、五棱或六稜柱狀。此種節理多發生在玄武岩中,象發育如此之好、規模如此之大的安山質火山岩柱狀節理世所罕見。該地質現象對於研究火山運動的規律及山東半島地質演化,具有重大科研價值,可與聞名的英國玄武岩柱狀節理“巨人堤”和美國響岩體柱狀節理“魔鬼塔”相媲美。
矽化木廣布於馬山周圍的沉積岩層中。據專家考證,早在一億三千萬年前的中生代,馬山地區曾為“古萊陽湖”的一部分,其上游生長著大量的古樹。而後,順流而下被擱淺在這裡,地殼變動時,在高溫、高壓、斷氧的特定條件下,形成了化石。馬山矽化木分布廣,數量多,現已發現20多株。其木質構造,屬松柏類的南洋杉科。1992年發現的一株矽化木,樹幹長13米,平均直徑達0.85米,矽化完全,年輪清晰,根枝疤節保存完好,這在我國沿海地區實屬罕見。
接觸變質帶,由於岩漿的入侵及對圍岩的烘烤諸因素,在接觸帶部位沉積岩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觸變質作用。此處可見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細砂岩發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體邊緣不規則分布的黑色角岩。在火山岩中也可見到砂礫岩捕虜體。長達幾百米的接觸變質岩,將火山岩與沉積岩截然分開,宛如一條“黑色長龍”,極其壯觀,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及科研價值
即墨大夫即墨大夫
即墨大夫雕像位於馬山前坡山腳下,雕像高約10米,占地面積600平方米,系巨形花崗岩雕琢而成。史載:戰國時,大夫治即墨,廉潔勤政,政績卓著,使即墨境內田地廣闊,人民生活富裕,社會秩序安寧,因而受齊威王褒獎,“封之萬家”。所雕即墨大夫扶劍而立,挺胸昂首,目視前方,顯示其剛正威嚴之氣,觀之令人肅然起敬。玉皇廟亦稱“聚仙宮”,俗稱“養老宮”。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在全盛時期,曾是道教龍門派的第二祖庭(第一祖庭是北京白雲觀)。原有玉皇殿、三官殿、雷神殿、救苦殿、聖母殿、文昌殿、龍虎殿等殿宇,後毀於戰亂。1992年重新修建,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殿內塑像形象各異,栩栩如生。整個建築紅柱灰瓦、雕樑畫棟,風格獨特。
白雲庵白雲庵
白雲庵位於馬山東南山腳下,占地10餘畝,殿宇座北向南,分東、西二殿,系道佛合一之宗教形式。東殿為“觀音殿”,內供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西殿為“仙姑殿”,內供被明代光宗皇帝賜號“慧覺禪師”的劉仙姑及送生娘娘、撒痘娘娘等,建築風格古樸典雅。
狐仙居位於馬山主峰前,占地約2000平方米,與玉皇殿、白雲庵相對而視,遙相互應。該廟依山而建,巧借山勢,東臨斷壁,建築風格獨特,周圍景致壯觀,堪稱馬山諸景觀中之勝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