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書中女主人公梅特伊夫人是一個年輕的風流寡婦,表面生活嚴謹,恪守婦道,實際上邪惡成性,專門引誘青年男女亂搞關係,她的搭檔瓦爾蒙子爵是一個卑鄙無恥的淫棍,恃著自己的財勢,把情場當做戰場,專門追擊那些不知社會險惡的純情女子。這兩個人之所以能結成同盟,是因為梅特伊侯爵夫人被熱爾庫伯爵拋棄,後者追求的是一位總督夫人;而這位總督夫人也為了他而犧牲了瓦爾蒙子爵,因此兩人的仇恨都集中到熱爾庫伯爵身上。梅特伊侯爵夫人的復仇計畫就是要利用年輕的當瑟尼騎士去追求熱爾庫的未婚妻沃朗熱小姐,以此破壞熱爾庫的婚姻。瓦爾蒙在執行報復計畫的過程中,姦污了年僅十五歲的沃朗熱小姐,又因自己動了真情,去追求圖爾韋法院院長夫人而得罪了梅特伊,兩人決裂。
創作背景
構成《危險的關係》文學背景的,一方面是法國言情小說的風行並在整個歐洲附庸風雅的有閒階層中備受青睞;另一方面則是大膽表現上流社會情場醜聞、探索性愛主題的作品被認定有危害社會嫌疑而遭非難或查禁。
人物介紹
瓦爾蒙子爵
瓦爾蒙子爵把玷辱“潔淨”作為他最大的快樂或榮耀。按巴塔耶在那本《色情史》中所述,瓦爾蒙子爵追芳逐艷的激情來自於挑戰“潔淨禁忌”。他的目的邪惡,但是他對“潔淨”的品味卻非常獨特。按通常的眼光看,塞西爾·沃朗熱小姐天真純潔,她的精神世界像白紙一樣纖塵未染,似乎這應該是最潔淨的,但子爵卻認為這只是清淡貧乏,而德·都爾維爾院長夫人雖然已有家庭,但她心靈虔誠,她的精神世界被宗教蕩滌得清白無暇,這種潔淨才是瓦爾蒙子爵最想加以玷辱的。該書最讓人吃驚又毫無懸念的主線就是:貞潔高尚的都爾維爾夫人最終把她虔誠奉獻給了瓦爾蒙子爵的謊言。
這也是瓦爾蒙子爵和唐璜不同的地方。唐璜迷戀的是姿色,他的行為更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本能欲望;而瓦爾蒙的目的是征服人心。瓦爾蒙要比唐璜危險得多,因為虔誠而潔淨的心靈通常過於單純,因而對邪惡缺乏想像力。更由於輕信於善的力量而對騙子們疏於防範,所以很容易落入瓦爾蒙這種騙子的陷阱。不過瓦爾蒙最後還是要敗在梅特伊夫人手裡。
梅特伊夫人
梅特伊夫人的過人之處在於,她有一種連最洶湧澎湃的愛情也不能將其遏制的強大求知慾,無論與誰交往,她都能很快獲取對方內心深處的秘密。男人對她來說都太傻了。瓦爾蒙子爵只有征服的花招,之後就輕鬆地將獵物丟掉;而侯爵夫人在征服了一個獵物之後,還擅長擺脫其糾纏,並且能夠隨性役使他們,“時而把他們當作隨從,時而把他們遠遠地甩在身後……”
梅特伊夫人可以收放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激情,在於她從不背離自己的原則。這真是一個理性、冷靜、令人毛骨悚然的人。不過,如果忽略她身上那些邪惡的東西,那么在讀者面前呈現的就是一個強大的、獨立而又自由的半人半神。她在書里所做的就是讓人盡情地享受自由。正是因為當時的道德束縛太多,所以她才使用了那么多陰謀。她雖然也危險,但她只是為了自己的快樂。相比較來說,瓦爾蒙子爵比她卑鄙得多。拉克洛為該書加了一個副題:“為了教育別的社交圈子而發表的一個社交圈子的書信集”——其實,該書除了讓人明白人心險惡之外,更主要是追求理性的生活。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從風格情調和主題上都可以看出,《危險的關係》屬於表現“浪蕩男女”傳統的一類小說。“風流浪蕩”一詞在《危險的關係》出版的時代不僅只意味著縱慾胡為,實際上仍然保有著幾分它那“自由思想”的古意,專指1700年左右法國思想激進的知識分子對於教會和當時舊有的道德觀念表示反抗的思潮。屬於這一傳統的有些作家通過對男女兩性關係的大膽描寫,表現貴族的荒淫生活和思想情趣,同時反映當時惡的橫行,展示人心中惡的觀念,對於公認的社會及道德標準提出質疑,但筆調有時不免流於猥褻,格調也不高。但《危險的關係》的作者拉克洛卻不走這樣的路子,他不願在作品中明確表示自己個人的看法,也不追求露骨的色情描寫,而是以周密複雜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和細緻的心理分析,構成藝術的力量。他書中的那對浪蕩男女所參與的只是一場秘密的遊戲,而只有無視社會公認的禮儀規矩的參與者才能在這場遊戲中贏得勝利。操縱控制替代了公正待人,性成為了一種力量,而愛情卻是一種軟弱的表現。
藝術特色
《危險的關係》中的一百七十五封信,正像拉克洛手中的一副紙牌,他謀篇布局,縝密計算在與讀者進行的這一局局遊戲中的得與失,這裡打出一張,那裡收起一張,誘惑讀者步步深入這場危險的遊戲。這正是這部小說的偉大之處。拉克洛的文本自覺已到如此程度,他始終抱著這樣一種意識,作家的“自我”與敘述者完全不是一回事,而敘述者的立場又與小說中人的立場決不能相提並論。他構想人物的心理,用他們的口氣編造這些信件,構想信件的抵達方式和時間。在此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是所有人——每個人的動機,主要是代表他們內心裡最壞或是最軟弱的那一面的動機,在推著現實或虛構的世界向前走。
《危險的關係》是一部書信體小說,屬於18世紀的又一文學傳統。用書信形式所講述的故事在一個人們習慣通信往來的時代十分流行。當時兩部最有影響的小說,《新愛洛伊絲》和《克拉麗莎》都是作者用書信體撰寫的,但無論是盧梭還是理查遜,都沒有意識到可以用戲劇化的手法對這種小說的形式加以處理。他們讓他們小說里的通信者令人生厭地詳盡地分析自己的感情,並且冗長地闡述道德和社會問題。故事緊張的節奏給降了下來,作者的聲音插了進來。拉克洛卻從來不允許故事進展的速度緩慢下來,他對待書里的通信者,就像軍官訓練新招募的士兵一樣嚴格。他們按照他的命令動作整齊地開步行走。在他手裡,書信體小說的形式從來沒有這么切合故事的內容,小說的形式和內容結合得從來沒有如此緊密。每一封書信既是敘述的手段,又體現了情節的發展。他是書信體小說的集大成者,把這種小說形式運用得得心應手,發揮到後人幾乎無從追步的高度。
作品影響
1782年春,小說問世。立刻引起人們的注意,一個月竟銷售了2000冊,這在當時是個很大的數字,拉克洛也由此名聲大噪。
然而,《危險的關係》在1823年被巴黎一家法院以“違反公共道德”為由而禁止出版發行。19世紀的法國小說家中,只有司湯達對他懷有敬意。拉克洛的名字繼續與“淫猥放蕩”和“傷風敗俗”等詞語聯繫在一起。1865年,對《包法利夫人》的作者和《惡之花》的作者提起公訴的法院又把《危險的關係》列為禁書。到了20世紀初期,《危險的關係》仍然受到冷遇;作為一種無言的制裁,文學史對它隻字不提。
直到20世紀中期,《危險的關係》的文學地位才一升再升,法國作家紀德甚至認為它完全可以成為“世界十大小說”當然的入選者。《危險的關係》現代版本的印數也超過了《茶花女》、《紅與黑》、《包法利夫人》、《巴馬修道院》等名著。法國的文學史著作也增補了對拉克洛的專門論述。
作者簡介
肖德洛·德·拉克洛(Choderlos de Laclos,1741-1803),法國作家,生於索姆省亞眠市。1780年7月至1781年9月,他構思創作了《危險的關係》,出版後即刻風行一時,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在作者生前至少印了五十版,但在十九世紀,此書卻被法院以“內容淫猥、有傷風化”為由多次列為禁書,作者也因此聲名不彰。直到二十世紀中後期,保爾·布爾熱對他的揄揚以及波德萊爾有關這部小說的筆記的出版,尤其是二戰以後,紀德、馬爾羅、吉羅杜、莫羅亞、羅歇·瓦揚、布托爾等作家都對他給予高度評價,恢復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