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一年一度的“十勝節”是印度教三大節日之一,節日前後持續10天,其間人們歡聚一堂喜慶羅摩戰勝“十首魔王”羅波那。在“十勝節”期間,前9天到處都在舉辦歌頌羅摩事跡的盛會。大街上常能看到樂隊在前面開道、善男信女簇擁的演藝隊伍,間或還能碰上滿載演員、披紅掛綠的牛車和象車。無論步行的演藝隊伍,還是盛裝的牛車象車,都是邊行進邊演戲,一直演到最後一天戰勝“十首魔王”羅波那為止。
起源
十勝節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根據印度曆法,十勝節是從頞濕縛庫閣月的第一天開始,一連慶祝10天。一般是在公曆9、10月間。十勝節來源於史詩《羅摩衍那》,具有幾千年的傳統。該節日是慶祝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英雄羅摩與十首魔王羅波那大戰10日,並最後大獲全勝,故稱“十勝節”。相關習俗與活動
十勝節期間,印度各地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不管是地處偏遠的鄉下,還是車水馬龍的都市,到處都群情鼎沸、熱鬧非凡。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區,慶祝活動更是規模宏大而隆重。“十勝節”的前9天,各地搭台演戲,從羅摩降生始,一直演到羅摩最後徹底戰勝羅波那。這種活動被稱之為“羅摩里拉”。“羅摩里拉”一般都是在露天舉行。9、10月份是印度一年中最舒服季節的開始,在天高氣爽的夜晚,一輪明月高掛星空,怡人的涼風輕輕吹來,在悠揚的印度民族樂曲聲中,觀看一次生動的“羅摩里拉”,的確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只是這種演出一演就是三個小時,甚至時間更長,舞蹈節奏格外的慢,如果對印度舞蹈語言不是內行,很難領會其中奧妙。可是,印度觀眾,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儘管對“羅摩里拉”的劇情可以說早已爛熟於心,但每年前往觀看的人仍然是絡繹不絕。到第10天晚上,慶祝活動進入最高潮,人稱“十勝第十日”。好多地方都會選一個大大的空地,上演十勝節的壓軸戲。空地上會搭起三個巨大的紙做凶神,分別代表作惡多端的十首魔王羅波那以及與他同流合污的弟弟和兒子。各地的紙人大小不一,有的甚至有幾十米高,它們被打扮得花花綠綠,凶相畢露,身體內部塞滿了火藥和爆竹。三魔一手持劍,一手握盾,齜牙咧嘴,形象可憎。在動人的歌聲和樂曲聲中,人們會三五成群地向空地擁來,過不了多久就會擠得水泄不通。筆者在德里時,曾看過紅堡前廣場的十勝節盛會,前往觀看的人有幾十萬之眾,完全是人山人海的場面。在比肩接踵的人群之間,賣氣球的、賣雪糕的以及賣各種零食和玩具的小販到處可見。
首先的節目是要上演《羅摩衍那》,扮演劇中人物的演員們儘管不像在舞台上那么穿戴齊整,但也一個個披紅掛綠,有的騎馬,有的坐牛車,在樂隊的伴奏下繞場遊行。接著,他們又表演羅摩最後戰勝羅波那的故事。與此同時,有名的說書人坐在高高的台子上,以渾厚的嗓音通過高音喇叭講述著故事情節。也是在高台之上,有印度婦女身穿紗麗,面戴輕紗,頭頂燃著的疊層油燈,跳起了傳統舞蹈。日落時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扮演羅摩的演員成了全場注目的中心,只見他一身英武,動作瀟灑,彎弓搭箭,瞄準了巨魔,箭頭是一個小小的火球。說時遲,那時快,三支火箭“嗖、嗖、嗖”地向三個巨魔飛去。在人們目不轉睛、屏息靜氣之中,“轟、轟、轟”三聲,三魔全部中箭,觀眾一片喝彩。頓時,爆竹齊鳴,焰火沖天,火樹銀花,光彩一片。三個龐然大魔在騰騰烈焰中頹然倒下,淒悽慘慘,化為灰燼。羅摩大獲全勝,善終於戰勝了惡。此時,廣場四周的觀眾為羅摩的勝利歡呼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