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理想
在膏田沃野里生長著五彩繽紛的植物,這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這個家族的成員長期以來依照各自的習性和規律繁衍著後代。然而,在17世紀以前,這個大家族中的成員沒有科學的名姓,它們之間誰疏誰近,人們尚不知曉,這個植物家族給人們的印象是一團雜亂無章的迷惘。於是對植物家族的傳說有很多迷信和荒誕的色彩,如有的認為蘭花只有在外來的鳥糞上才能發芽;牡丹花會使人的大腦得病;有的說植物沒有陽光照樣能生長,因為《聖經》上說,植物是第三天創造的,而太陽卻是在第四天創造的;農民們認為在貧脊的土地上種植黑麥會長出大麥來,等等無稽之談。卡羅爾·林奈把紛呈繁雜的植物家族中的成員分別予以科學的命名,並把它們以類區分,分門別類予以歸納整理,從而創立了植物分類學。為雜亂無章的龐大的植物家族分類、命名,並非易事,它耗盡了林奈的全部精力和心血。
父親尼爾斯·英格馬森是個牧師。1707年5月23日兒子的降生使他欣喜若狂,他對兒子寄以無限的期望,別出心裁地以椴樹作為兒子的姓,讀作“林奈”,全名叫卡羅爾·林奈。父親疼愛兒子,常把童年的林奈帶在身邊。父親很喜愛植物,對花草樹木尤為酷愛,被稱為拉希爾特的“花卉迷”。他在工作之餘帶著小林奈在拉希爾特花園和斯滕伯羅特花園裡,以花草樹木為伴。總是耐心地把各種植物的名字告訴給林奈,並鼓勵他自己動手栽種一些花草,培養林奈的興趣。在父親的薰陶下,小林奈對植物產生了特殊的興趣,也迷上了植物,無意中林奈被引上了為植物學奮鬥的科學之路。
林奈的父親原本是想把兒子培養成牧師,繼承自己的職業,和他一樣過著清貧而平靜的生活。然而,林奈上學後,仍然偏愛植物,凡是看到有關植物學書籍,他的興趣倍增,讀起來如醉如痴,對神學及其他學科卻毫無興趣,致使他學習成績不佳而遭到留級的打擊。這使父親大失所望。林奈也很苦惱。林奈對牧師毫無興趣,立志要鑽研植物學。怎奈這違背父願,難以向父親表明自己的志向,他只好把理想藏在心裡。一次,父親在拉希爾特花園裡與一位朋友談話說:“有志者事竟成”。林奈聽後認為向父親表明理想的機會來了。當朋友走後,林奈立即問父親:“真的有志者事竟成嗎?”父親回答:
“只要專心攻其所好,必定會有所成就。”林奈堅定地對父親說:“那就請您不要讓我作牧師了,我對它毫無興趣,我的志趣在醫學和植物學。”父親對兒子的請求並沒馬上回答,因為他對兒子的請求毫無信心。他聽人說林奈沒有多大出息,在猶豫不定的時候,便去了學校與林奈的老師商量說:“林奈不是讀書做學問的材料,還是讓他放下書本,學點手藝吧。”有的老師建議林奈當皮匠,掙錢餬口。林奈當然不去作皮匠。只有物理老師羅思曼博士不同意林奈退學,他說:“林奈這孩子對植物很有興趣,就讓他在這個方面鑽研鑽研吧。”父親同意了。於是羅思曼把林奈接到自己家裡,給他提供大量的有關植物學的書籍。林奈受興趣的驅使和理想的鼓舞,他開始專心精讀植物學書籍,決心發奮攻讀,不辜負羅思曼老師的期望。他認真研讀了《植物學大綱》,還採集了很多植物標本,他仔細觀察,專心思考,開始了分析植物的歸類問題,他在羅思曼老師的幫助下於172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大學。他決心繼續深造,專心攻其所好,尋找實現志向的途徑。
斯托俾爾斯
在科學的道路上布滿了荊棘,常人卻是望而怯步,只有訣心為科學奮鬥的人,才會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林奈雖然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瑞典隆德大學,但是因為家境貧寒,實在沒有能力供他上大學。他家的遠親休姆魯斯是瑞典南部隆德市的一個富商。1727年林奈滿懷信心離家前往隆德,渴望能得到他的幫助。萬沒想到,他到達隆德之日,正是遠親休姆魯斯送葬之時,突如其來的不幸使他的夢想化為泡影,給離鄉背井的林奈迎頭一棒。意外的打擊未能動搖林奈求學的堅定意志。他隻身一人在隆德闖蕩生存之路,尋求求學的途徑。他四處奔走,渴望求宿,在他身處絕境,無計可施之時,隆德大學的教授斯托俾爾斯收留了他。斯托俾爾斯是瑞典有名的自然科學家和醫生。這是個古怪的人,患有偏頭痛和多疑症,因此,他的脾氣乖戾暴躁,待人非常刻薄。林奈住在這個家庭里,在怪僻老人身邊生活,處處都要小心翼翼,謹慎從事,還要忍受著無名的訓斥。不利和挫折對林奈是很好的磨鍊。命運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奮鬥目標明確的人,也是鑄造自己命運的人。林奈住在這個古怪老人家裡,對來自各方面的刁難和責怪從不放在心上,卻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斯托俾爾斯的藏書室里。林奈把這個知識的寶庫當成自己的樂園,他陶醉在這塊知識的聖地,盡情地享受著知識的清馨,他貪婪地要把這個小藏書室的全部知識裝入自己的腦海。每逢借到一本書便如獲至寶,通宵達旦地研讀。長期如此,便引起了斯托俾爾斯母親的注意,老人把這件事告訴了兒子,第二天的深夜,斯托俾爾斯拖著多病的身體跌跌撞撞地來到林奈的房間,他暴跳如雷從林奈的手中把書奪了過來。當他看到林奈偷偷閱讀的書,正是他最喜愛的書時,立即雲消霧散了。他仿佛看到了破土而出的新芽,意識到科學自有後來人,他研究的領域有了希望。這位老人感動萬分,從此,他對林奈像對自己的兒子,同桌共餐不取分文,關懷備至,他的藏書室林奈可以隨意出入,任其閱讀。他經常鼓勵林奈刻苦鑽研自然科學。在這位科學老人的多方幫助下,林奈進一步採集和精心製作各種植物的標本,為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林奈的志向是醫學和植物學。他在斯托俾爾斯老人的幫助下,172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瑞典首屈一指的烏布薩拉大學,攻讀醫學。他不得不辭別催他奮進的科學老人,離開斯托俾爾斯的家,來到烏布薩拉大學這個陌生的地方。烏布薩拉大學,名氣很大,管理卻很差,設備也簡陋,醫院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無人敢來這裡治病。這裡的條件無法滿足林奈尋求知識的欲望。一個有志於尋覓知識的人,總是有處尋覓知識的。在烏布薩拉大學他很快發現這裡的圖書館和植物園,是兩個博大的知識世界。他經常不聽課,把圖書館和植物園作為學習的主課堂。然而,經濟上的窘迫境地使他苦惱,他經常是囊中空空,吃穿都難以維持。沒錢買鞋,他把破了的鞋用硬紙片塞住破洞;囊中無錢,只好勒緊腰帶,忍受著飢餓。正在他貧困潦倒,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又一次遇上了科學上的催進人——攝爾思教授。奧·攝爾思教授是烏布薩拉大學著名的植物學家。
有一次林奈沒有去聽課,在烏布薩拉大學的植物園裡,正聚精會神地觀察一種植物的自然特徵時,攝爾思教授悄悄地來到他的面前,而林奈意然毫無察覺。老教授非常欣賞他專心致志思考問題的精神。老人與林奈攀談起有關植物學的問題。在攀談中老人驚奇地發現,在他面前的這個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青年,竟是思維敏捷,知識淵博,在植物學上見解不凡的人。攝爾思教授深知,科學的未來將屬於勤奮好學的青年人。也像伯樂發現了千里馬駒一樣欣喜若狂,他決心助林奈一臂之力,使千里馬騰空而起。於是科學老人對林奈說:“你搬到我家住,你可以一邊繼續學習,一邊作我的助手。”這使林奈喜出望外。攝爾思教授的耐心指導,使林奈開闊了思路,獲得了知識,對植物分類學的研究又向前邁進了關鍵的一步。
名師的指點是林奈成功的訣竅。他在植物分類學研究的過程中,是斯托俾爾斯和攝爾思兩位教授給了他諄諄的教導,使他有機會站在巨人的肩上,攀登高峰。林奈非常感激這兩位教授的鼎力相助,他寫信告訴父母:“在烏布薩拉,上帝又賜我一個斯托俾爾斯!”
林奈來到攝爾思教授的家裡,像是進入了知識的世界,書架上豐富的藏書,琳琅滿目的植物標本,使他眼界頓開。他像是登上了知識的峰顛,眼前展現的景色如此壯闊,使他入迷了。他在這裡異常勤奮,在教授的指導下,他開始認真考慮建立植物分類學體系的問題,以便於從事植物學工作的學者們利用與交流,使他們一目了然,隨時弄清自己的新發現,從而不斷充實植物界的知識寶庫。林奈還對植物花蕊的結構狀態進行精心的研究,努力探求植物的繁殖原理。結合多年的觀察,他寫了《植物婚配的初論》,形象地論述了關於植物的性別及其繁殖的狀況。1730年元旦,林奈把這篇論文作為賀年禮物獻給了他的恩師攝爾思教授。在賀年片上他寫到:“新春佳節,向前輩、恩師敬獻……研究成果為賀禮。拙作以類推之方法,簡略探討植物及動物之間在繁殖後代之相似處。如蒙賜教,不勝感激。”老教授讀了賀禮論文,驚喜非常,又把它送給了著名的植物學家魯德伯克教授。魯德伯克看後大為驚喜地說:“……作者顯然是個天才”!論文被馬上公之於世,引起人們熱烈關注,競相傳抄,討論著植物花的雌、雄蕊的作用及植物的性別問題。這是林奈第一次在文章中提出關於植物花性別的概念,這使烏布薩拉乃至全世界植物學家茅塞頓開。林奈別開生面的賀禮使他一鳴驚人。
歷盡艱險結碩果
《植物婚配初論》的問世,使林奈名聲大振。魯德伯克喜愛植物學,更喜愛林奈。為儘快使這位“天才”成功,他把林奈接到他家,又請林奈接替他自己的部分工作,並讓他任學校植物園的教員。在科學研究中他全力指導林奈,常向林奈講他探險的情形。魯德伯克教授原想編一部《極樂園》的植物學巨著。為此,他到“不夜之國”探過險,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繪製了大量的植物圖和描繪植物的資料。但十分不幸的是全部書稿毀於一場大火,魯德伯克傷心已極,多年來耿耿於懷,他鼓勵林奈去探險。
林奈早已立志要為全世界植物命名,建立分類系統。為龐大的植物世界命名、分類無疑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完成偉大的事業需要有超人的毅力和勇氣,克服艱難險阻,進行實地考察,到杳無人跡、野獸橫行的荒原探險觀察、採集標本,現場觀察各種植物的自然生長特徵,掌握珍貴的資料。在魯德伯克和攝爾思教授的幫助下,林奈決心冒險到拉普蘭——號稱“不夜之國”考察。1732年,在春光明媚、百花吐艷的日子裡,25歲的林奈辭別恩師,策馬日夜兼程,來到群山起伏的瑞典最著名的原始植物園——拉普蘭地區,開始了歷時5個月的艱苦探險生活。在長途跋涉的考察中,林奈有時騎馬,有時就得步行穿山越嶺。他在“不夜之國”的沼澤地里,不怕泥水,不顧蚊蟲、毒蛇的危害,採集標本,俯身觀察,聚精會神地描繪生長在沼澤之中的各種植物的自然形態;為採集高山上的標物標本,他歷艱履險,攀登懸崖峭壁。在探險途中,穿林海,跨草原,爬山涉水,步行千餘里,採集了大量的罕見的植物和奇花異草的標本並記述它們生長的形態等,進一步充實了他的知識寶庫。由於經濟困難,在長達4000公里的旅途中,歷時5個月的考察中,他只有400銅弟爾(相當50美元)的旅費,風餐露宿,有時因經濟困難,幾個星期吃不到麵包和食鹽,飢食生魚,渴飲鹿乳,便是他的美餐;野菜、泉水是他的常飯。儘管生活如此艱苦,忍飢挨餓,但他對考察工作一絲不苟,從不放過任何觀察的機會,直到嚴冬降臨的時候,才回到烏布薩拉大學。
林奈在“不夜之國”的探險和長途考察,付出了巨大的勞動,“不夜之國”的探險,使他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業績,他所獲得的一切標本和資料都是血汗的結晶。“不夜之國”的探險使他有充足的資本為植物命名和分類,所以“不夜之國”的探險是建立植物分類學的基礎。
拉普蘭探險,使林奈成為傳奇人物,使植物學界的學者為之仰慕、為之傾倒。學者們都懷著急切的心情,渴望聽到介紹他在那神奇地方的所見所聞。他無論走到哪裡都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被稱為“植物大王”。世界各地有許多獻身植物學研究的學者紛紛來到烏布薩拉,拜倒在林奈的門下,他們把林奈的學術成果帶到各地去宣傳。在林奈探險精神的影響下,瑞典植物學界出現了一大批探險者,他們幾乎踏遍世界各個地方,把採集到的珍奇的植物標本,紛紛寄給林奈,充實他們的植物寶庫,從而增養出一批出類拔萃的植物學家。
1735年林奈講學荷蘭,又遊學歐洲各國,考察了許多地方,拜訪了一些著名的植物學家,收集了大量的標本。1737年在荷蘭出版了第一部著作《自然體系》。此書根據他確定的體系,對整個自然界進行了整理分類。該書出版後轟動植物學界,先後再版17次,內容也由初次印刷的10頁增加到2500頁,成為植物學巨著。1738年,他到瑞典,後來被聘為烏布薩拉大學的醫學和植物學教授。他專心研究植物學,先後著有《植物學》、《植物學精義》、
《植物學種類》、《拉普蘭植物志》、《植物學講義》和《克蘭福特植物園》等多部著作。在這些著作中已經形成了植物分類體系,他把自然界劃分成動物、植物和礦物三大界,界下面又分成幾大類。在植物類里,同一種類的植物可以交配繁殖後代。從此結束了過去植物界紊亂的狀態,對植物分類學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從而使林奈成為 林奈對人類的重大貢獻,使他獲得盛譽:瑞典國王封他為騎士,西班牙國王聘他去任教。他每次外出考察人們都列隊相送,歸來時還要列隊相迎,人們高呼:“科學萬歲!林奈萬歲!”自然規律難以抗拒,1778年2月10日林奈離開了人世,結束了他光輝燦爛的一生。他為後人留下了豐碩的成果,也留下了他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