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簡介
郭書雲,女,碩士學位。詩人、作家、教授。現為南陽理工學院博物館館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省作家協會會員、南陽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非遺傳人。
從政從教之餘,文學創作近四十年來,出版有詩集《溪水潺潺》、詩文集《村月雲海》、散文集《從現在出發》、二十六集電視文學劇本《姚雪垠》;還有出版一些學術專著《易經入門》、《南陽絲路文化》、《南陽漢畫內涵探解》、《南都風物——南陽理工學院博物館藏品集萃》等。
展廳陳設
南陽理工學院博物館共分四個單元:遠古餘響、鑠金生輝、絲路炫彩、楚漢風騷。
遠古餘響
本單元主要展出在南陽境內出土的動物化石及新舊石器時代的器物。
南陽,古稱“宛”。鬱郁華國,夏人之居,獲華夏族之稱謂。南陽適合生存。在距今2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已有生物活動,從1億5千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早期開始,大量恐龍在此生活達上億年,同時期還有河馬、大象等動物。南陽恐龍蛋化石群 ,分布於南陽市伏牛山南麓的西峽、內鄉、淅川、鎮平縣境內,儲量達40萬枚左右,有8科12屬25種,是中國境內面積大、數量多、種類全的恐龍蛋化石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南陽早在70萬前就有人類活動,淅川下王崗遺址是與龍山文化同時代的人類遺址; 50萬年前,與北京猿人同期的南召猿人活躍在南陽盆地,現存有南召縣杏花山猿人遺址。
南陽現已發現舊石器時期遺址十七處,新石器時期遺址一百七十多處,古岩畫不計其數。遺蹟遺物豐富,文化層累顯赫,為中國古人類文明的重要誕生地。
淅川縣馬山根遺址 處於仰韶晚期到屈家嶺文化時期,所處的丹江流域是黃河中游地區和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的交匯地帶,南北兩大文化系統在這裡碰撞、交流與融合。馬山根遺址的發掘,為研究豫西南地區以及丹江流域新石器時代的聚落形態變遷,以及文化交流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鑠金生輝
本單元主要展出在南陽出土的青銅器及鐵器。
南陽的“青銅時代”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兩千年,是青銅器從發展、成熟乃至鼎盛輝煌期。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揭示了古老的鑄造工藝和文化水平、歷史源流,因而被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 是一個春秋中晚期的楚國貴族墓群,古墓群位於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西岸的倉房鎮下寺東溝村。是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墓地面積100000平方米。該墓群出土文物眾多,有隨葬品6098件,其中王子午鼎、雲紋銅禁和王孫誥編鐘等均為中國一級文物。
楚國的青銅器較其他各國的青銅器造型更為複雜,就是因為楚國已經掌握了失蠟鑄造的工藝,即熔模鑄造法。用這種方法鑄出的銅器既無范痕,又無墊片的痕跡,用它鑄造鏤空的器物更佳。中國傳統的熔模鑄造技術對世界的冶金髮展有很大的影響。
南陽的青銅器南陽人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器型多樣,品種豐富,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
南陽的鐵器,和青銅器一樣,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
南陽冶鐵始於商周,“漢冶”鼎盛。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冶鐵中心——漢代宛城冶鐵遺址,位於南陽市北關瓦房莊附近,遺址第一層為漢代層、第二層為西周層。遺物有熔爐基址17座,窯址4座,爐膛內發現鐵塊300多公斤以及大量爐渣、木炭屑;陶范三四百塊及坩堝、殘鼓風管,鍛制鐵器有刀、鐮、斧、錘等;范鑄鐵器有盆、鼎、罐、齒輪等,還有分布稠密的陶券井。
春秋戰國時期,南陽已採用失蠟法鑄造工藝,製造的銅劍、鐵矛十分有名。漢代南陽冶鐵和水排結合,再加上冶鐵炒鋼的先進技術及制范的精密工藝,代表了漢代冶煉工業的先進水準,使漢代的南陽成為兵器、工具、錢幣鑄造的重要基地。
古道照人
本單元主要展出南陽與西域相關的一些用具。
南陽自古以來就有連南貫北、承東啟西的作用,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地,《路史》中描述貫穿南陽的“夏路”,是與西方諸國交往的重要通道。
絲綢之路肇始夏商,繁盛兩漢。有草原之路、綠洲之路和海洋之路之分。南陽郡是漢朝的大郡,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交匯於南陽,是中國第一大絲路樞紐,是各路商品集散地,是絲綢之路上的燦爛明珠,光彩照人。
距今4000多年前,西亞地區的苜蓿、菠菜、葡萄、西瓜、安石榴、胡椒等物種傳入南陽,南陽生產的絲綢和南方匯集來的茶葉經過絲綢之路運至西域,民間商貿交往相當頻繁。
西漢時,南陽的博望侯張騫鑿通西域和南越,開啟了大漢王朝與域外交流的新時代,對於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古道照人”,博望人立碑紀念張騫的豐功偉績。
楚漢千百年間,南陽多元文明薈萃,士農工商俱興。西域人和南越人被南陽統稱為胡人,他們在南陽經商生活、繁衍生息,為農業盆地的農耕文明融進了商貿文明和畜牧文明,為南陽楚風漢韻又添胡俗,而今遺物尚在,餘溫猶存。
楚漢風騷
本單元展出在南陽出土的楚漢時期的畫像石、畫像磚、陶器。
春秋時楚國定都淅川丹陽長達400餘年,占楚國歷史一半多。南陽屬楚地,有崇火尚鳳、天人合一、親鬼信巫、豪放浪漫的楚文化特徵。楚地風雅,《詩經》里多有描繪,出土遺物多有表現,商聖范蠡是春秋南陽人的傑出典範。
西漢時期,被分封在南陽的王侯有二十多人,著名的有冠軍侯霍去病、博望侯張騫、新都侯王莽等。東漢時,光武帝劉秀髮跡於南陽,其著名的“二十八將”多出於南陽一帶,劉秀的公主中有七人封於南陽,另有二十五人被封為侯王,故南陽享有“陪都”、“帝鄉”之譽。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生於斯成於斯。東漢末年,智聖諸葛亮躬耕南陽以求志,汲取豐厚文化營養而成就大業。皇親國戚、功臣名將、達官貴人云集南陽,以居為榮,致使南陽“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南陽漢文化與楚一脈相承得以極大繁榮,使南陽雄踞於漢代文化高峰。當時繁華,後世李白吟詠過:“清歌遏流雲,艷舞有餘閒;邀游盛宛洛,冠蓋隨風還。”
南陽的漢文化遺存,當以畫像石、畫像磚、陶器等“南陽漢文化三絕”為代表。南陽漢畫是中國美術個性的肇端,奠定了中國畫的基本法則和規範。南陽漢文化和楚文化都可在南陽漢畫及漢陶中找到註腳。
館藏精品
釜:戰漢時期楚地人使用的一種炊食器。 | 釜 |
虎鐵 | 虎鐵 |
納骨器,南陽人俗稱骨壺,是粟特火祆教徒特有的安放骨灰的用具。 | 納骨器 |
漢畫像石:張騫通西域 | 張騫通西域 |
大力士:南陽出土的漢代墓門,記載了希臘神話中大力士的故事。 | 大力士 |
恭迎鑾駕。系東漢南陽畫像石。 | 恭迎鑾駕 |
陶倉 | 陶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