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南陽五聖:科聖張衡(上下)》以通俗、生動、形象化的語言,對張衡的創造發明和文學上、思想上的成就加以詮釋,再現了張衡這一偉大形象的生平畫卷。張衡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是世界上享有盛譽的科學巨子,謂之泰山北斗。由於他設計製造了大量精巧美觀的木工機械,被世人稱之為木聖。鑒於他在天文、數學、地理、機械製造、詩賦創作、音樂美術諸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又被冠譽“科聖”之美稱。
作者簡介
馬雲泰,1935年10月生,南陽縣(現為臥龍區)蒲山鎮人,畢業於南陽師範學院,1958年至1987年曆任中學校長、廣播站站長、縣宣傳部長、縣組織部長、縣黨校校長等職,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1987年出版長篇歷史小說《王莽與劉秀》,1993年出版《劉秀與二十八宿》,根據長篇小說《王莽與劉秀》和《劉秀與二十八宿》改編的26集電視連續劇《漢武帝劉秀》,在國內外引起好評。
圖書目錄
讀聖賢書 弘揚民族優秀文化
序
張衡年譜
人物表
上卷 心繫中興
第一章 廉吏世家
第二章 溶哲穎露
第三章 遊學三輔
第四章 崔瑗賣字
第五章 京城拜師
第六章 興漢七辯
第七章 精通經藝
第八章 坐懷不亂
第九章 故土驚變
第十章 西鄂訪賢
第十一章 二賢理亂
第十二章 效賢興教
第十三章 拒賄受誣
第十四章 昭雪沉冤
第十五章 眾口鑠金
第十六章 賦遭讒夫
第十七章 血統頑症
第十八章 渾天思辨
第十九章 蒲山作畫
第二十章 朝堂受阻
奢二十一章 張衡匕書
第二十二章 鮑德薦賢
第二十三章 雙雄治國
第二十四章 烙畫屏風
第二十五章 骯髒交易
第二十六章 玉瓶血案
第二十七章 流觴吟傷
第二十八章 讀書風生
第二十九章 演繹渾天
下卷 夢斷河洛
第三十章 銅鑄天地
第三十一章 銅渾遭非
第三十二章 書聲風靡
第三十三章 鳳之隕落
第三十四章 無端遭陷
第三十五章 負荊直諫
第三十六章 寵辱無驚
第三十七章 泰然處之
第三十八章 冒死再諫
第三十九章 名插京華
第四十章 智救太子
第四十一章 直陳改革
第四十二章 隕道崩殂
第四十三章 引壬避禍
第四十四章 鴟口蛤蟆
第四十五章 憂濟災民
第四十六章 運籌帷幄
第四十七章 重登靈台
第四十八章 奇技偉藝
第四十九章 雄才深奇
第五十章 商羊鼓舞
第五十一章 地動對策
第五十二章 遭貶出朝
第五十三章 暗訪河間
第五十四章 身陷圖圄
第五十五章 河間亂政
第五十六章 愁滿寰字
第五十七章 夢歸田園
第五十八章 魂歸故里
後記
總後記
文摘
立於京都平昌門的望樓上遠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送出了清晨萬縷的光芒,把遼闊的天空燒紅了一半,飄動的白雲也染上了橘紅色。
一座狀如北斗的大高台子,也被晨光染紅了。高台旁那座穹樓式的大屋頂,恰似一個大蛋殼放於地上,正好籠罩於霞光之中,猶如一顆碩大的珍珠,折射出萬道金光。
從近處觀看這幢大穹樓,十二根銀杏樹紅柱子,正好圍穹樓一周,支撐著這座大廈的屋頂。柱子之間沒有牆體,皆是用檀香木隔扇組成的。上邊雕刻著許多花紋,有飛龍翔鳳,也有花草蟲魚,無不是玲瓏剔透,既華麗又壯觀。這便是當年世祖劉秀修建的靈台,後人都叫它觀星台。
圓壁依八卦定位,敬有五嶽之神。有雷公、先農、風伯、雨師、四海、四瀆、名山、大川之位。
穹廬頂端繪有二十八宿和北斗等四百多個星座。
靈台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內壁完全塗成了紫色,象徵著天上的紫宮。
日在東,月在西。
靈台旁有一座青磚灰瓦的四合院,便是太史令等官員辦公的地方。
候日的錢叔是個靈通人士,入台便對眾人道:“諸位大人,聽到沒有?太史令有了新的人選。”
太史令是個卿大夫級的朝官。俸祿是六百石,比縣令多了一丁點,比太守少三分之二還多。更重要的是,是掌握天文曆法的官員。熱臉對冷天,無權無勢,誰願來啊?眾人齊聲道:“誰啊?又是個貶官吧?”
靈台丞魏才貴知道內情,道:“諸位怎么說出這種話來!此次可是太后欽定的,是天下第一才子,大家猜猜看是誰?”
“咳!還用猜嗎?不是西鄂才子嗎?”一向自命不凡的孫叔通發牢騷地說,“才子該如何?現下啥值錢?權最值錢。什麼最不值錢?才最不值錢。有能力跑官的人都在往皇帝身邊鑽,哪怕做個太監也行,誰願來咱這兒坐冷板凳。”
“一派胡言!”魏才貴申斥孫叔通說,“張衡跟著賈老前輩來過咱這靈台,不少同仁都和他共過事,他的道德文章我們都是知道的……”
“台丞大人,”孫叔通最愛鑽牛角尖,“照大人這個說法,張衡道德文章都好才來我台,那……我們靈台比朝堂更為重要啦,放著能靠近朝廷的尚書侍郎不乾!來乾咱這熱臉對涼天的活。”
孫叔通太尖刻了,眾人不禁都笑了。候星的胡周怕兩人再爭執下去,出面圓場說:“這有什麼奇怪呢?打鐵賣菜——各有所愛嘛!”
“哎!有這樣所愛嗎?”孫叔通抱著死理不放,“張衡長期在家賦閒,太后慕名用公車把他接入朝中,替太后草擬個詔書什麼的,挺自在嘛,此次河南郡反腐出露頭臉,拜了個尚書侍郎,經常在尚書台走動,有職有權,誰不巴結巴結?何苦來咱這兒……”
“愛好嘛!”錢叔俏皮地說,“我們和他一起混日月吧,白天看螞蟻上樹,夜晚數星星點燈。”
“哎喲,談得好熱鬧啊。”猝不及防張衡推門闖了進來,“怎么樣?天不轉地轉,山不轉水轉,又把我們轉到了一塊兒,老朋友又見面了,不歡迎嗎?”
“哎呀!太史令大人到了!”魏才貴驚呼,“說著大人大人可來了,我等叩見大人!”
“起來,起來!”張衡客氣地道,“都是老朋友了,何必施此大禮呢!”
眾人起了身,大家一齊坐了,板個冷臉子,相對默默無言。
張衡有點忍不住了,道:“怎么樣?剛才還是熱火朝天的,現在為何不說話了?”
魏才貴嘿嘿笑道:“剛才隨便談談,大人休要見怪啊。”
張衡刨根追底地問:“剛才都說些什麼?說說叫本官也樂樂嘛。”
魏才貴支吾地道:“這……”
張衡已猜出了七八分,道:“勿吞吞吐吐,本官知道大家說些什麼。”
“大人猜猜看,我們都談些什麼?”候風的田吉說。
“大家一定是說,太后不知怎么搞的?”張衡意味深長地說,“把一個沒人要的官,貶到咱這兒來坐冷板凳了。”
“大人咋知是說大人坐的冷板凳呢?”一年輕人問。
“誰都知道,靈台官員有職無權。”張衡趁機開導大家說,“權不是個好東西。本官一向認為,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高;不恥祿之不厚,而恥智之不博。”
“多謝大人教誨!”魏才貴開始施展他的阿諛之才能了,“卑職有生之年,要把大人教誨銘刻心間。”
“本官認為,那些投機鑽營的世俗小人,”張衡恨透了申官道之類的人,“他們雖然得了勢,升遷了高官,他們也不過是個依附著一隻梟鳥的癩蛤蟆,也可能靠梟鳥啄著升了天,很快會被梟鳥吞進肚子內,終歸是個可憐蟲!”
錢叔並不贊成此論斷,故意伸出拇指說,“大人見地高明,不愧為國之太史令也。”
“不說這些無聊話了,”張衡對大家說,“走,快幫助本公把車卸下。”
眾人一窩蜂似的湧出了大門口,見車上裝著許多東西。魏才貴搶先把小渾取了下來,見是個竹篾籠子,問道:“大人,上任還帶著這個,這是個啥玩意啊?”
張衡失望地反問道:“台丞沒看出是什麼玩意兒嗎?”
錢叔早就聽說過了,道:“哎呀!大人把小渾也帶來了,叫卑職瞧瞧。”
這才引起了魏才貴注意,仔細看那竹篾籠子,上邊既有刻度又有文字。驚呼道:“是個竹扎的渾天儀啊!”
張衡道:“是啊!想鑄個渾天儀沒有把握,先做這個小渾試驗試驗。”
“是個小渾。”孫叔通來了興趣,“大人的初衷未改啊!仍在痴迷地研究天文啊!”
張衡隨和地道:“有什麼辦法呢?就是這個命!”
人們把十幾石銅也卸下,問道:“大人,這準備做啥用啊?”
“諸位怕不知吧,”錢叔什麼都比別人知道的多,“這是太后賜靈台的十幾石銅,是叫大人澆鑄渾天儀用的。”
魏才貴嘆了口氣,吐露心聲說:“好哇,從今兒起我們有事幹了,不再坐冷板凳了。”
張衡把被褥也取了下來,人們驚詫地問:“大人,這是……”
“噢!”張衡笑了笑,“本公把鋪蓋也帶來了,今後和大家住在一起,我們共同研究製造渾天儀的事。”
後記
南陽作家群的幾位老作家,終於玉成“南陽五聖”書系,使五位聖人的功業、德行、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功莫大焉,幾位作者約我寫篇後記,以為成書諸事留存紀念。我深感文才不逮擔心筆拙反添不美,又深覺責任重大不得不從命。
在南陽這塊古老而又肥沃的土地上,依風雨之惠澤,賴山川之靈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偉人俊才。“詩仙”李白遍游華夏山川,獨在南陽留下了“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之佳句。謀聖姜子牙、商聖范蠢、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智聖諸葛亮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領域創造出彼時代最先進最實用的文化,有的甚至是領先於世界的。中國文化從整體上看,是側重文科的,但是由於地緣和智緣因素影響,南陽文化是文理兼容的,這集中體現在“五聖”的學術成就和光輝思想,既放射出科學理性之光,也折射出超人的人文智慧,使南陽很早就有了理、工、文、醫、商諸科名列時代前茅之美譽。
為“五聖”立傳,佐以文學筆法廣而告之,南陽作家久有此夙願,但動起手來困難重重,原因有四:一是“五聖”生活年代距今久矣,兩漢以前民風民俗比今日大不相同,不能依今而擬古;二是歷史資料匱乏,有的聖人生平簡介尚不全,只能從歷史鉤沉中尋找隻言片語;三是古漢語艱澀難究,研究古代先聖生平著述,多有曲折;四是歷史背景複雜,背景不清則無處落筆。令人欣喜的是幾位作家克服種種困難,既從歷史考據著眼,又親歷實地考察,深入研究其人物背景、生平、著作、創造發明,力求既合理加工,又言之鑿鑿,數易其稿,終成此書。
吾於文學創作可謂外行,但深為南陽厚重的歷史文化而自豪,願意為南陽作家們書寫大美盡綿薄之力。北京博庫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圖書開發專業機構,多次與作者座談並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中國言實出版社的編輯老師們亦慧眼獨具,使本套圖書按時見諸讀者,不勝欣慰,在此謹表謝忱。
序言
張衡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是世界上享有盛譽的科學巨子,謂之泰山北斗。由於他設計製造了大量精巧美觀的木工機械,被世人稱之為木聖。鑒於他在天文、數學、地理、機械製造、詩賦創作、音樂美術諸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又被冠譽“科聖”之美稱。張衡不僅對中國乃至對世界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在世界科學文化發展史上豎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傳記《科聖張衡》的問世,以通俗、生動、形象化的語言,對張衡的創造發明和文學上、思想上的成就加以詮釋,再現了張衡這一偉大形象的生平畫卷。該書對弘揚張衡不捨晝夜的讀書精神和堅忍不拔的科研精神,以及宣揚他嚴肅認真對待人生和事業,不計個人名利的高尚思想品德是大有裨益的。毋庸置疑,該書的出版發行對科教興國、精神文明建設、青少年教育以及宣傳張衡與南陽,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原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南陽張衡研究會名譽會長
袁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