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修繕重建
1947年沙夢弼任該寺教長,在解放區政府的重視和資助下,由沙阿訇倡導,對該寺加以修葺,新建樓房8間,作為講經堂和教長室,原有的五問講經堂改為滿拉宿舍。1951年何廣才阿訇任教長時,又修葺了大門和耳房3間。這座古老的清真寺,由於年久失修,又加上1958年進行宗教制度改革後,寺內人員漸少,以及1963年的暴雨洪水,1964年的地震等,致使牆倒屋塌,並被全部拆除。到“文革”時,整座大寺,就只剩講經樓八間、寺門和二間耳房了。 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1979年由國家撥款資助3萬元,教民積資4萬多元,重修該寺。
規模建制
大名縣南關東街清真寺新建大殿建築面積200平方米,由卷棚、正殿和窯殿組成,正殿歇山式,窯殿為攢尖頂,圓拱形窗,方形隔扇門,比之古寺,規模雖小,其製作精巧相差無幾。
建築特點
風格特點
大名縣南關東街清真寺坐北朝南,北靠護城河,南臨東西街,占地約6畝,呈長方形,南北稍長。寺內建築以禮拜大殿為主體,大殿為中國古典戾殿式。整個寺字建築對稱協調、靜穆莊嚴,有主體,有陪襯,形成了一個古典建築群落,邦克樓、講經室、教長室、淨水堂一應俱全。全部建築為一色青磚瓦房、廊檐周回、多是古匾;井上建亭,常保寺內用水充足。寺門外有紅漆護欄,大門為高台門樓,上懸匾額,書“清真寺”3個大金字。
主要建築
大門內左二右一立著牌樓式3座石碑。向里是1座涼亭,涼亭兩側牆上鑲嵌著其他一些石碑,西牆上的碑刻有建寺年代,東牆上的碑記載著當時寺址的長寬。再向里進。門,東邊是對廳,西邊是禮拜大殿。大殿由卷棚、前殿、後殿三部分組成,總計50餘間。大殿正面有4個大石柱,把大殿分為3大間,全是花榻門窗,門前左右立5座石碑。
殿門上懸3塊大匾,中間書:“禮拜清真”,兩旁書:“體認獨真”、“惟靜唯一”。當中有對聯曰:“九陌紅塵飛不到,一心白水總無歧”。一進柱門就可看到非常醒目的“萬歲牌”,上有“聖旨”兩個金字,端端正正安放在特製的大方桌上。據說,此牌為康熙皇帝所賜,詔示任何官兵不準占用清真寺和於涉禮拜活動。大殿內鋪有地板,地板上鋪有蓋滿全殿的一張特大葦席,面積約580平方米,席上是條形拜氈。殿外院內有兩棵槐抱榆古樹,槐樹直徑在1米以上,榆樹也有五把粗,榆槐共長,枝繁葉茂。宏偉的大段有古槐的陪襯,大有亘古清真,莊重威嚴之感。此寺現存的唯一史料為縣誌中所存金賢撰《禮拜寺碑記》。金賢,江寧人(今南京市),1516年(明正德十一年)任大名知府。《禮拜寺碑記》是他任知府的第四年,應該寺教民楊濟民之請撰寫的。
《禮拜寺碑記》內容
外諸夏者,凡五十有七國,國界政,土殊俗,(有主之者鹹稱聖人焉)。其在西城,有邁德那者,其聖人諱穆罕邁德,生而神靈,有大德,其教為最正,而諸國之近者,鹹宗焉。嘗考其教,大要以敬天為主,以清心寡欲為訓,而正綱常,辨義利,審取捨,昭淑願以垂勸戒者,大抵皆歸於道也。其異於諸夏之聖人者蓋寡矣、隋開皇中,其教始人中國,厥後流衍散漫於天下,日益以蕃。及我國奄有萬方,四夷來享,而是國之奉珍入貢者為獨多,從而內徙者,遂建寺以處之,俾崇奉其教。其建於大名而主其教者,楊濟民也,濟民博通國書,奉行惟謹,來謁子曰:“是寺也,所以垂吾聖人之道,而信於眾人者也。無文以記之,恐世遠而人玩,敢以是請。”子惟萬物之生,本乎天,而所以事天者,一言以蔽之,曰敬是。《堯典》首欽若之文,虞廷謹敕天之戒,恐懼著於大《易》,休咎衍於《箕疇》。自古聖賢,未有不以敬天為急者。然敬天之意存於中,而禮。拜者所以將其敬也,建寺者所以潔其地也。聖人之制禮拜,其所以正人心,扶世教者,莫此為大。子率民眾而從事於此,可謂能崇其教矣。雖然,吾猶有說也。“天道善善而惡惡,故《易》以遏惡揚善為順天、五典克從,敦天敘也;五禮克庸,順天物也;無敢戲豫,敬天怒也;無敢馳驅,敬天渝也;於時保之,畏天威也。信斯言也,則其靜與天游,動與天俱,誠中達外,純於善而不染於惡,而所以敬天者有其本矣。不然,虛禮雖隆,而實德以泯,聖人立教之意孤矣、子當求其本而謹之,使無孤聖人之意可也。”濟民再拜日:“敢不從命”。遂書以為。
歷任阿訇
姓 名 任職時間 籍 貫
李夢禹1916—1918年 山東冠縣
王朝禎1991—1922年 河北邱縣
郭開己1922—1925年 河北大名縣
李夢禹1925—1928年 山東冠縣
黃耀宗1929—1934年 河北威縣
李順義1934—1936年 山東單縣
張錫英1936—20世紀49年代,具體不詳 山東冠縣
王文亮1937—1938年 河北邱縣
郭盤樣1938—1940年 河北大名縣
何其寬1940—1946年 山東辛縣
沙夢粥1946—1948年 河北大名縣
何廣才1948—1951年 河北大名縣
張順堂1952—1959年 山東冠縣
馬斌知1962—1968 河北大名縣
地理交通
大名縣南關東街清真寺位於河北省大名縣南關一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