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目前為湖南省“十五”重點建設學科,湖南省重點課程 ,院、省級優秀教研室。學科始建於1957年,1993年被湖南省教育廳列為省級重點建設課程,1996年被省教委評為省優秀重點課程,2002年被列為湖南省“十五”重點建設學科;1991年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997年獲藥理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999年起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03年起在南華大學獨立招收博士研究生。 |
學科具有較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優良的研究生培養條件,現有在職教研人員34名,教授9名,副高8名;有省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2名、省管專家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名,省青年骨幹教師5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10名(含外聘教授1名),留學歸國人員4人,海外客座教授3名;學校明星主講教師1名,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獲得者10名,碩士學位獲得者17名,在讀博士研究生5名,是一支團結合作、富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學術梯隊。承擔著研究生、本科、專科和成教等不同層次的《藥理學》、《跨膜信號轉導》、《藥學概論》、《血管生物學》等10餘門課程的教學。近年來,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3名,碩士研究生20名左右,並已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碩士研究生。 |
學科擁有螢光定量PCR儀、分子模擬系統、2D電泳系統、高效液相色譜儀、中壓製備色譜、快速蛋白層析儀、螢光倒置生物顯微鏡、多功能PCR儀、旋轉薄膜蒸發儀、萬級超淨工作間和智慧型型生物信號採集與分析系統、高速冷凍離心機等精密儀器設備。擁有藥物基因組(蛋白質組)學實驗室、血管生物學實驗室、細胞信號傳導實驗室、細胞增殖與分化調控實驗室、天然藥物開發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藥物分子結構模擬計算機工作站等七個科學研究專業實驗室,形成雜交瘤技術、流式細胞術、Western Blot、RT-PCR、RNA干擾技術等一系列穩定的技術平台,科研實驗條件和環境良好。 |
學科主要有三個研究方向:(1)心血管藥理學:從事動脈粥樣硬化及其急性冠脈綜合徵的發病機理及藥物防治,心血管重構機制及其藥物防治;(2)腫瘤藥理學:研究細胞因子網路調控腫瘤發生髮展的分子機制與信號途徑,尋找控制腫瘤轉歸的關鍵信號及藥物干預手段;尋找並開發抗腫瘤藥物或先導化合物;研究白血病細胞中Bcl-2 基因網路調控系統的作用及其規律,尋找並最佳化設計Bcl-2 RNA的干涉靶點;(3)分子藥理學:運用DNA 單鹼基具有高度識別能力的納米級複合分子“開/關”多基因遺傳病進行單基因多態性與疾病相關性分析及聯鎖不平衡分析,尋找新的藥物靶標;探討膽固醇轉運、穩定動脈粥樣斑塊的分子機制,篩選並構建抗腫瘤細胞的單鏈抗體及其模擬分子。 |
近10年來,在學科帶頭人廖端芳教授等的帶領下,在探討氧化應激、血管緊張素及其轉化酶對內皮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分泌功能、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信號傳導的影響;荷脂細胞膽固醇外向轉運的調控機理、腫瘤細胞Automation的調控以及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保真 PCR技術的運用等科學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和學科優勢。先後在《J Biol Chem》、《Circ Res》、《Leukemia Res》、《Lab Invest》、《BBRC》、《Eur J Pharmacol》、《科學通報》和《中國藥理學報》等雜誌發表論文237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主編或參編出版專著7部、教材5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科研成果轉讓1項。 |
近年來,藥理學科在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建設、制度管理上不斷創新,學科整體實力不斷加強,對外學術交流日漸活躍。學科先後與美國華盛頓大學、肯塔基大學、密執根州立大學和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等國外高校的實驗室建立了合作關係。2003年,學科與中南大學合作在我校成立湖南省心血管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南華大學研究基地。同時,從蘇州大學引進了雜交瘤技術,創建了由阮長耿院士指導的蘇州大學—南華大學聯合雜交瘤技術實驗室,並研製出具有南華大學智慧財產權的南華1號抗體(正在申請專利)。 |
在近3年中,學科每年榮獲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資組2-3項,先後獲得國家“973”課題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衛生部、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省傑出青年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37項;主持完成各類科研和教改項目25項;正在開展的科研項目中有國家“973”課題子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