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席會議背景
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八所高校於2010年11月25日在同濟大學舉行了“卓越人才培養合作研討會”,並達成了廣泛共識,同意全方位合作並簽署《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定》,旨在更好地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進一步落實《關於中歐工程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中歐工程教育平台)。
8校約定,成立“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簡稱為“卓越聯盟”,由於是同濟大學領頭,媒體也稱之為“同盟”。同濟大學校長裴剛為第一屆聯盟輪值主席。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為第二屆聯盟輪值主席。會議還決定,定期舉行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及外事處長聯席會議,加強校際工作層面的聯繫。
第一次聯席會議內容
2010年12月10日上午,九所“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教務處長和外事處長聯席會議在同濟大學校召開。來自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九所“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的教務處和外事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共同探討了聯盟學校在各方面進行緊密合作的意義,提出聯盟學校在各方面加強合作的意願,更好地落實《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定》,共同探索卓越人才培養規律和模式、本科生交流與聯合培養、國際合作與交流、產學研結合等方面的合作。
當天下午,九校外事處長就國際合作交流問題進一步深入討論交流。與會外事處長就各自學校外事工作的機構組成、人員結構和國際合作的特點、重要的項目和措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引發了熱烈的交流。接著,就本次聯席會秘書處為此次會議提出討論提綱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各校代表一致認為,需要協同指導思想,分享彼此經驗,交流重要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引智、課程、優秀留學生等)。
會議提出四項建議:
1、共同舉辦聯合國際夏令營。每年在三個學校舉辦國際夏令營,三年一輪,選定主題,面向9校和中歐工程教育平台成員學校開放。第一屆(2011年)將由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重慶大學三家聯合主辦,分別在三校所在的城市活動4-5天。
2、實行重大國際活動聯動。同濟大學擬邀請各校派代表參加2011年主辦的世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中歐遊泳比賽、中芬火車計畫等;哈工大擬邀各校選派機械、電氣、材料等專業的學生積極參與2011年微小衛星發射計畫等。
3、積極推進信息共享,逐步做到國際課程相互開放,在留學生訪學和著名專家講學等實行聯動,資源共享。
4、外事處長聯席會議實行常態化,每年進行一次交流,相互學習,在國際合作中形成集團優勢。
據悉,本次會議的九項主要議題將在經過充分討論、徵求意見後形成《嘉定紀要》。
第二次聯席會議內容
2011年10月25日,“卓越人才合作培養高校”科技處長第二次聯席會議在同濟大學召開。來自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科技處負責人參加會議。
同濟副校長學蔣昌俊希望聯盟高校以聯席會議為平台,進一步深入開展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科技工作。
與會者圍繞各高校的科研管理體制、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國家科技項目管理和經費政策的重大調整、科技評價和激勵機制、科技管理的創新舉措和經驗等問題展開討論,並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第三次聯席會議內容
“卓越聯盟”(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高校外事處長第三次聯席會議於2011年11月24日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會議圍繞外事工作“入主流,上水平”的主題開展了研討。
此次會議特別邀請國家外國專家局、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合作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以及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的主要領導參加。
國家外國專家局教科文衛專家司趙立憲司長針對聘請外國專家工作中的勞動人事關係方面的國家相關政策做了解讀,同時特彆強調高校應結合國家重大項目,引進高層次外國專家,外國專家局在國家實施“千人計畫”後,特別設立外國專家局的“千人計畫”,大力引進高層次外國專家以推動高校學科建設和發展。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生建學就大力開展國際教育合作傳達了國家最新政策,提出高校應該加強合作,利用“中歐工程教育聯盟”等國際高校聯盟合作平台,推動合作教育,同時還就做好中外合作辦學工作給出了指導性意見。其他各部委的領導分別就國際科研合作、國際工程教育合作、研究生國際培養、學生派出交流、以及港澳台事務在學校教學科研中的作用以及國家在大力推動教育國際合作方面的新政策和舉措做了詳解。會議期間聯盟高校的外事處長們介紹了各校在國際合作方面的經驗,同時也提出了進一步加強聯盟內合作的具體措施。“開放、共享、交流、合作”,在國際教育集團合作的新形勢下,聯盟高校的合作勢必“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