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骨盆截肢術

2.切口由於切口大,為減少出血,分3次切開。 ①前側切口。 ③後側切口。

適應症

1.肢體的原發惡性腫瘤,應早期高位截肢。病程早期,病變限於骨內,無遠距離轉移者可考慮腫瘤段切除,遠段肢體再植。
2.肢體嚴重感染(例如不能控制的氣性壞疽),或藥物和一般手術無法控制的化膿性感染並發嚴重敗血症,威脅病人生命,不截肢不足以挽救生命者應及時截肢。
3.肢體嚴重而廣泛的損傷,無法修復或再植者,須當機立斷施行截肢術。
4.由於動脈血栓形成、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原因所引起的肢體供血不足,已有明顯壞死者,應截肢。
5.先天性多指(趾),可以截除。
6.肢體嚴重畸形影響功能,而矯形手術無法改進功能,在截肢後穿截假肢反能改進功能者,可考慮截肢。

手術步驟

1.體位 半側仰臥位。
2.切口 由於切口大,為減少出血,分3次切開。
①前側切口。自髂嵴中部沿髂嵴切至髂前上棘前內側,順腹股溝韌帶切至恥骨結節。
②內側切口。自恥骨結節順恥骨支和坐骨支向後切至坐骨結節。
③後側切口。自髂嵴中部前側切口起點沿髂嵴向後至髂後上棘,轉向外側成大弧形達大轉子,再沿臀皺襞內行至坐骨結節與內側切口相連。
3.切斷前側組織 沿前側切口設計切開,從髂嵴和髂前上棘上切斷腹內、外斜和橫肌、腹股溝韌帶。用紗布球分離腹膜後間隙,顯露髂窩。於恥骨內段切斷腹股溝韌帶及腹直肌,分離精索拉向內側。繼而分離膀胱前(retzius)間隙,將膀胱拉向內下方保護。此時在腰大肌前面可見髂外動、靜脈和股神經,按常規處理後切斷。前側傷口內用紗布墊填塞。
4.切斷內側組織 切開內側設計切口,助手將髖關節外展以擴大內側術野。切開恥、坐骨支骨膜,並作骨膜下分離,同時分開坐骨海綿體肌和會陰橫肌,分離恥骨聯合的後側,保護後尿道,用骨刀切斷恥骨聯合。
5.切斷後側組織 移動下肢使髖呈屈曲內收位,切開後側切口,顯露臀大肌後部及下部邊緣,切斷其腱膜,然後在臀肌深面分離,形成皮肌瓣向內翻開,即可顯露臀中肌、短鏇後肌群及坐骨神經、臀上、下動、靜脈,橫斷裂狀肌,常規處理,切斷神經、血管。在髂嵴後部切斷背闊肌、腰方肌止點。送線鋸繞過髂嵴進入盆腔從坐骨切跡穿出,在骶髂關節前鋸斷髂骨,切斷骶棘韌帶和骶結節韌帶後,外鏇骨盆,顯露盆腔內容。常規切斷閉孔動脈和神經,於骶髂關節平面切斷腰大肌,再從恥骨內面切斷提肛肌起點,半側骨盆及其下肢即可被斷離。
6.縫合 徹底止血,沖洗傷口,置膠管負壓引流。然後縫合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腰方肌和腰大肌於臀大肌上,按層縫合皮瓣。

術前準備

1.術前口服抗生素準備腸道3日,術前當晚清潔灌腸。
2.手術當日留置導尿管。
3.進入手術室後,在皮膚消毒前,用荷包縫合法縫合暫時封閉肛門;用膠布條將陰莖、陰囊貼上到對側下腹部。
4.配血800~1000ml術中備用。

術後護理

1.手術切口靠近會陰部,易被尿、便污染,因此,術後包紮敷料套用膠皮薄膜及膠布封閉。女性病人術後留置導尿4~5日。術後低渣飲食3日。術後第4日可用緩瀉劑或灌腸協助排便。
2.套用抗生素至體溫正常。
3.術後即折除肛門縫線

注意事項

1.手術損傷大,失血較多,應保證輸液、輸血。
2.手術必須循序漸進,止血徹底,結紮牢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