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3米;幼枝有密或疏、開展或反曲的剛毛,常兼生微毛和紅褐色腺,很少近無毛,老枝有乳頭狀突起而粗糙,壯枝的葉柄間有盤狀托葉。冬芽叉開,長4-5毫米,有1對船形外鱗片,鱗片內面密生白色棉絮狀柔毛。葉紙質或厚紙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3-10厘米,頂端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截形至淺心形,邊緣有時波狀,很少有不規則鈍缺刻,有睫毛,上面疏生剛伏毛或近無毛,下面脈上連同葉柄和總花梗都有剛伏毛和紅褐色腺,很少毛密如絨狀;葉柄和總花梗均極短。苞片大,葉狀,披針形至卵形,長達1.5厘米,毛被與葉同;小苞片合生成壇狀殼斗,完全包被相鄰兩萼筒,直徑約2.5毫米,果熟時達7-13毫米,幼時外面密生長短不一的直糙毛,內面有貼生長柔毛;萼齒三角形,頂端稍尖,被睫毛;花冠白色,後變淡黃色,長 (1.3-) 1.5-1.7 (-2) 厘米,外面密被反折短剛伏毛、開展的微硬毛及腺毛,很少無毛或稍有毛,內面有長柔毛,唇形,筒比唇瓣稍長或近等長,基部一側腫大,上唇淺4裂,下唇細長反曲;花柱上部有柔毛。果實紅色,卵圓形,長達1厘米,外包以撕裂的殼斗,各內含2-7顆種子;種子橢圓形,長6-7毫米,扁平,密生鏽色小凹孔。花期4月下旬至6月,果熟期9-10月。
地理分布
產遼寧長白山、河北南部(內丘)、山西西部(中陽),陝西秦嶺以北、寧夏南部(海源)、甘肅南部、青海東部(民和、循化)、河南(太行山和息縣)及四川北部。生於向陽山坡林中或林緣灌叢中,海拔1000-2000米(遼寧僅200米)。朝鮮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品類
這是一個形態變異較大的種,儘管其幼枝和葉下面毛被的疏密有很大的變化,但毛的類型卻是一致的。因此,植物體具稠密的毛被、葉較大的 var. induta Rehd. 和小枝和葉下面的毛被都較少的 var. leycesterioides (Graebn.) Rehd. 都應歸併於本種內作為異名。L. vesicaria Kom. 除了果實含較多(通常5-7顆)種子以外,同本種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但果實所含種子數目這個性狀看來也不穩定,如采自遼寧的標本有時每一果實也只有2顆種子。由此可見,這個種也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