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陽堡村

北陽堡村位於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政府駐地東北7.5公里處,村內街道四橫二縱,主副街道全部硬化(南北主街2011年7月份重新水泥硬化)。10個村民小組,366戶。

村情概述

北陽堡村位於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政府駐地東北7.5公里處,青年路貫穿南北,神農生態農業觀光大道貫穿東西,東距武館公路4公里,西距106國道5公里,交通便利,村內街道四橫二縱,主副街道全部硬化(南北主街2011年7月份重新水泥硬化)。10個村民小組,366戶,黨員28人,兩委幹部6人,全村1245人,耕地2864.29畝,變壓器11台,750KVA,深井4眼,淺井48眼,全部為水澆地。村有衛生所2個,國小1處,幼稚園1所。各種機動車輛200餘輛。
我村是個以種植為主導產業的農業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村民改變了經營觀念,農民外出務工人數逐年遞增,常年外出人數在500人以上。
主要作物:小麥、玉米和棉花,其他有大豆等。
北陽堡村的來歷:
據傳以前有鳳凰坑、金碾、金磨、金豆子、金馬、金馬駒子等很多有名的奇珍異寶,故曾叫過“百樣寶”。後來,這些寶物被江南人破壞和盜走,寶物不復存在,故根據“百樣寶”的諧音,逐漸演變為北陽堡。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90.8畝(其中:田 畝,地490.8畝),人均耕地2.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畝,主要種植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0畝,其中養殖面積0 畝;草地0 畝;荒山荒地 600畝,其他面積209.2 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已實現通 路、通點 、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 366戶通自來水,沒有飲用井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全部通電,有35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6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9%100和%);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36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366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二級 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5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45輛,拖拉機 190輛,機車285 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0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15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21.29畝,有效灌溉率為 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 畝。 該村到2011年底,農戶住房磚混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5萬元,占總收入的38%;畜牧業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 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0頭,肉牛16頭,肉羊 0頭);漁業收入 0萬元,占總收入的 0%;林業收入1.5 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6%;工資性收入 22萬元,占總收入的37%。農民人均純收入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6人(占勞動力的17.8 %),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2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玉米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擁有企業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 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0 戶。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戶,共鄉村人口216人,其中男性109人,女性107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135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 族 184人, 彝族32 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 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6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62%;享受低保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水磨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 公里,距離鄉(鎮)衛生院2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 4戶,占農戶總數的7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營地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水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2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2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核桃(如發展 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 100頭、牛 6頭、羊45 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4 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 900元增加到11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