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源

北江源

北江,作為珠江水系的三條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中壩村,主流湞水在韶關與武江匯合,稱為北江。《珠江水利簡史》記載:“珠江支流北江源出江西省信豐縣油山鎮大茅坑,流經廣東省南雄市及始興縣,至韶關與武水匯合,南流曲江、清遠等地,流入珠江三角洲”。

北江源簡介

北江源頭信豐縣位於江西省贛州南部,居貢水支流桃江中游。總面積2878平方千米,總人口75萬餘人,其中非農人口25萬人;距廣州376公里,距清遠400多公里。該縣礦藏資源豐富,農副土特產品眾多,被稱為“中國臍橙之鄉”、“中國草菇之鄉”。

北江,作為珠江水系的三條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中壩村,主流湞水在韶關與武江匯合,稱為北江。《珠江水利簡史》記載:“珠江支流北江源出江西省信豐縣油山鎮大茅坑,流經廣東省南雄市及始興縣,至韶關與武水匯合,南流曲江、清遠等地,流入珠江三角洲”。大茅坑位於油山主峰東部,四周山峰高聳,佳木蔥蘢,清泉見底。溪水所過之處形成了“跌水行吟”的景觀,跌水寬約3米,水面寬約50-60厘米,整體高約5米,跌水分為三級,每級跌水落差約1.5米間,溪水跌落激盪起層層水花,水聲響徹山間,顯現出原始、自然、富有野趣的水文景觀。

另外,北江源區域內還有非常有名的木公寨,其位於中壩村境內,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頂寬數畝。山上原有寨房,有水池。主峰海拔755.2米。木公寨北側山子杭有北江飛瀑,瀑布全長約130米,海拔跨度90米,共分兩級;各級瀑布內又有許多小段,瀑布與瀑潭交替連線,瀑潭清澈,瀑布如長龍蜿蜒曲折、奔騰不息。最窄區域寬0.6米,最寬達1.2米。豐水期水量較大,水聲轟隆,極其壯觀。兩側植被良好,東側以毛竹林為主,西側為竹闊混交林,潭邊有喜水濕的塊節鳳仙花、大花石上蓮觀賞植物分布。

近幾年廣州,佛山,清遠,肇慶,韶關等不少專家、學生和遊客到北江源頭探尋、考察,旅遊。

信豐簡介

北江源頭信豐縣的文化不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明顯印記,還兼容移民文化的豐富特質,而且融入了浙、閩、粵文化的不同特質。

行走在信豐,無論是當地淳樸的民風,還是客家文化、客家圍屋,以及當地尊崇血緣、親緣、地緣等形成的親情,不僅讓人感受到中原文化綿延不絕的氣象,也深深體味到它們於無聲無息中釋放出的沉鬱、綿長的歷史感。

古有“比屋弦歌”之譽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建縣,公元724年改名信豐,取“人信物豐”含義

據信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偉介紹,信豐縣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屬楚,秦時屬九江郡,漢時屬豫章郡,西晉屬南康郡,隋時屬虔州。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分南康縣東南地置南安縣,是為建縣之始。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24年),因與福建省泉州南安縣同名,故改名信豐,取“人信物豐”的含義,沿襲至今。

信豐古有“比屋弦歌”之譽,江山代有名人。明、清兩代,有進士25人,舉人66人,在外縣任七品官以上的有82人。明代進士價任兩浙(今浙江省)巡撫時,疏浚南湖,灌田萬畝,創立武林書院,講學其中,清廉愛惜,享有盛譽。為緬懷其業績,浙江人民特建“甘公祠”供人瞻仰。進士黃德溫,曾任兵部武選司主事,後升吏部考功司主事。平生廉潔,剛正不阿,號稱“一代豪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