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道中

《北山道中》是宋代詩人方鳳是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的首聯寫作何和友人相約出遊的時間和季節。頷聯寫作者和友人一起遊山玩水的喜悅之情。頸聯寫遊玩路上所看到的景象以及感情變化。尾聯寫化石成羊這個北山的名勝勝跡。借景抒情,表達對少數民族統治政權的蔑視之情。

作品原文

北山道中

起犯春霜一徑寒 ,清游乘興約吟鞍 。

眼中最恨友朋少,塵外頻聞山水寬 。

溪落舊痕枯野埠 ,樹浮空翠濕危欄。

岩頭幾處縣冰白 ,已作群羊化石看 。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北山:指金華(在今浙江金華北)。

2、犯:冒犯。犯霜寒,不僅點明時間,也隱約表現遺民傲世的性格。

3、吟鞍:騎馬吟詩。

4、塵外:塵世之外,指隱居。

5、埠(bù):碼頭,渡口。

6、縣:同“懸”。

7、群羊化石:用皇初平叱石成羊典故。據晉葛洪《神仙傳》說,牧羊兒皇初平性情良謹,被遭士帶到金華山石室中修道。四十餘年後,哥哥找到他,問他所放的羊在何處,皇初平告訴他羊在東山,但哥哥看到的只是一片白石。於是皇初平喝一聲:“羊起!”白石就變成數萬頭羊。後兄弟倆一起學道成仙。皇初平改字為赤松子。

白話譯文

啟程時冒著遍地晨霜一路春寒,約好了騎馬吟詩乘興遊覽。

最遺憾眼前的友朋越來越少,常聽說塵世外山長水寬。

溪水枯落只剩舊日的痕跡和荒蕪的渡口,樹木飄浮在晨霧中,濃綠沾濕了樓頭的欄桿。

崖頭那幾處懸掛的白冰,不正是自石化成的羊群滿山?

創作背景

詩人方鳳是南宋遺民中的領袖人物,曾特恩授容州文學,因宋亡未赴任,歸隱於金華山,同舊臣義烏令吳渭開辦家塾,“命其子樗題其旌曰:容州,示不忘也”(見《宋詩紀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方鳳和謝翱、吳渭、吳思齊共創有“中國第一詩社”之稱的“月泉吟社”,用詩歌形式表達遺老孤臣的故國之念、遁世之思。詩人的這首七律就是其中一首,於記游寫景中,表達了這種遺民思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的起句“起犯春霜”,即點明這是嚴寒尚厲的正月,所以一路之上,但有寒威。“犯”字並貫“霜”寒”。隱約表現出遺民傲世的性格。第二句接承上句,似乎很平淡,然而用“乘興”和“約”等字眼,說明他們的這次游山興致很高,是約好前來的。這樣就逗出頷聯。

頷聯抒寫游山的情懷。第三句的意思是表達得十分清楚的。志同道合的“友朋”,經過十年的凋謝,一天一天地“少”,這是眼前“最恨”(隱寓不甘之意)的一樁事。第四句推開,“塵外”是隱遁者常用的語言,下面連線“山水寬”,不僅點明北山的題目,而且一個“寬”字,還表露出遺民對於故國山水的嚮往。面對秀麗的山水,游賞者的心情會是什麼樣子的。這一聯道出了作者這次游山的情懷,所以要乘興遨遊,既是因為同志不多了,也是藉以追求世外廣大山川之美的享受,遺民複雜的心情,無限的感慨,抒寫得很充分。

頸聯寫途中之景,又寫景外之意。在對北山景物的描繪中,充滿了濃厚的感情色彩,表露出興亡之感。“溪落舊痕”的“落”字,“枯野埠”的“枯”字,都是遺民的時移世異之後心情的寫照。“樹浮空翠濕危欄”的景象,也寫得陰沉黯淡,遠非賞心悅目的游觀。這兩句承上句末的“山水寬”落墨,“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文心雕龍·神思》)。是詩題的正面描寫。也是衷情的自然流露。

結尾兩句是寫北山著名的皇初平叱石成羊勝跡,但作者的寫法卻不一般。他眼裡的“群羊”是岩頭“縣冰”,不是“化石”(由石頭變化而成)。把縣冰權看作石化的羊群,這不單是對叱石成羊故事的否定。而且自然會令人想到張彖的“冰山”之喻(見《開元天寶遺事》上)。石羊不過是縣凍的幻影,元朝政權在遺民心目中是春來便消的冰山。這樣寫,既切合了化石成羊這個北山勝跡;又照應了犯寒春遊詩的起首;更重要的是借景抒發,表露了遺民對於元政權的輕蔑。

名家評價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所長屈守元《宋詩鑑賞辭典》:“宋濂曾以杜甫比方鳳,那倒不一定恰當,但他稱道方鳳‘晚遂一發於詠歌,音調淒涼,深於古今之感”(《浦陽人物記》)這樣的評價,看來還是中肯的。這一首詩,在方鳳的詩作,乃至宋遺民的詩作里,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者簡介

方鳳(1241一1322),字韶卿,一字景山,人稱岩南先生,婺州浦江(今屬浙江)人。以特恩授容州文學。後歸隱仙華山。有《存雅堂遺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