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簡老子辨偽

北大簡老子辨偽

在已經公布的北大《老子》材料中,有確鑿證據表明:北大《老子》不僅是今人偽造、書法拙劣的漢簡贗品,而且整理者在整理、發表材料的過程中,對整理時發現的偽簡特徵,有意識地作有技術調整,蓄意誤導讀者,涉嫌二次作偽。今舉數例,試以技術書法學與文字學的方法,證北大《老子》之偽。

研究背景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2009年初入藏北京大學的西漢竹書《老子》,是繼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乙本以及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之後,從地下出土的第四個簡帛《老子》古本,幾年來一直備受學術界關注。經過近四年的整理編輯,《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卷)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北大簡《老子》辨偽 北大簡《老子》辨偽

《浙大藏簡辨偽》上篇(2012年5月28日《光明日報》國學版)談到,“有高校藏簡本道家經典,字型前後不一,內容偽跡明顯,從篇題到簡文,在在可疑”;下篇(2012年6月4日《光明日報》國學版)建議,對於此類真偽存有爭議的竹簡,應考慮“不是以真簡而是以問題簡的形式公布,供學界討論借鑑”。多年過去,這一道家經典——北京大學藏所謂西漢竹簡本《老子》(以下簡稱“北大《老子》”)的種種偽跡,始終不能得到正常討論。

學術會議

2016年7月29日,來自普林斯頓大學、達慕思大學(達特茅斯學院)等七家國內外高校、學術機構及書法社團的十多名學者,冒雨聚集紐約大學東亞學系二樓會議室,出席“北大《老子》辨偽:技術書法學的視角”專題學術研討會,就北京大學所藏、被認為是西漢竹書《老子》的真偽問題,展開了友好而激烈的討論。會議由美國達慕思大學達慕思中國書法與手稿文化研究所、紐約大學東亞學系、中國手稿文化學會聯合主辦,紐約大學東亞學系承辦。

美國“常春藤”達慕思大學資深講座教授、終身教授邢文發表了《北大〈老子〉辨偽》的學術論文,運用技術書法學與古文字學的方法,對北京大學所藏竹書《老子》,從竹簡形制、書法、文字三個方面加以辨偽。他認為,北大《老子》是“先編後寫”而成,但根據簡背劃痕復原的北大《老子》,簡背劃痕既不能前後銜接,竹簡高度也是參差不齊,決非古簡之制,北大《老子》從竹書到劃痕皆偽。與會學者一致認同北大《老子》是“先編後寫”而成,但對簡背劃痕的認識並無一致意見,認為需要對北大簡、清華簡及嶽麓簡等簡背劃痕的材料作綜合研究。

與會學者對邢文指出的北大《老子》書體混淆、文字錯訛、故意錯字之偽,進行了熱烈而愉快的討論。富有創作經驗的書法家,也為大家介紹、分析了北大《老子》的寫手所混淆的書體年代與筆墨特徵。

與會學者對北大《老子》辨偽工作的繼續與深入提出了意見與建議,會議在熱烈與友好的氣氛中結束。

編者按

邢文先生的這篇文章,從形制、書法諸方面論證北大簡《老子》之偽。本刊於“國學爭鳴”欄目刊出此文,意在歡迎讀者關注的同時,期待北大簡《老子》的整理者以及研究者對邢文的質疑作出回應,就相關問題開展討論。我們相信,正常的學術爭鳴,對於學術健康發展是有益的。這也是本刊一貫的態度。

內容簡介

在已經公布的北大《老子》材料中,有確鑿證據表明:北大《老子》不僅是今人偽造、書法拙劣的漢簡贗品,而且整理者在整理、發表材料的過程中,對整理時發現的偽簡特徵,有意識地作有技術調整,蓄意誤導讀者,涉嫌二次作偽。今舉數例,試以技術書法學與文字學的方法,證北大《老子》之偽。

一、竹簡形制辨偽

較之思想史與文獻學的方法,技術書法學與文字學的分析,似有更強的客觀性與可驗證性。以技術書法學的方法,先對簡帛書法載體作形制分析與數字人文處理,復原偽簡製作過程中留下的技術破綻,可證北大《老子》簡背劃痕為偽。

⒈簡背劃痕之偽

⒉竹簡長度之偽

北大《老子》辨偽 北大《老子》辨偽

⒊“先寫後編”之偽

二、竹簡書法辨偽

與簡帛書法載體相似,筆墨形象與筆墨技法屬於客觀性證據。技術書法學對書法墨跡筆墨形象與用筆、用墨過程的模擬與復原,成為北大《老子》偽簡的鐵證。

⒈書於殘簡之偽

⒉拼復殘字之偽

北大老子辨偽 北大老子辨偽

⒊“二次作偽”之偽

三、結論

可見,從簡背劃痕到簡文書法,北大《老子》之偽,已有環環相扣的鐵證。整理者曾有圖十四1的拼複方案,明知圖十四2的拼復結果,卻隱匿材料,偽上作偽,炮製圖十三3的拼複方案以誤導學界,公然挑戰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的底線。

辨偽者簡介

邢文,美國達慕思大學終身教授,達慕思中國書法與手稿文化研究所所長,曾榮獲全國首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999)、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NEH)專題研究獎(2012)、第二屆“中國美術獎”(2014)等學術大獎,2012年5月28日、6月4日在《光明日報》連載《浙大藏簡辨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