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冠軍
為期三天的2014至2015賽季全國男子少年冰球錦標賽A組比賽26日圓滿落幕,北京隊在前兩天的比賽中連克對手,位居積分榜首位,提前問鼎冠軍。這也是北京隊第一次獲得全國男子少年冰球錦標賽冠軍,創造了北京冰球項目的歷史。
最後一個比賽日,雖然少了冠軍歸屬的懸念,但是哈爾濱隊和齊齊哈爾隊這兩支來自東北傳統強隊的亞軍之爭仍然非常激烈。三節60分鐘的比賽過後,哈爾濱隊以5:3的比分戰勝齊齊哈爾隊,獲得亞軍。
沒有比賽任務的北京隊全體隊員,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到賽場,靜候頒獎儀式。能為北京奪得首個錦標賽冠軍,他們都很興奮。
此次全國男子少年冰球錦標賽也是備戰國際冰球聯合會男子冰球世錦賽18歲以下年齡組(U18)國家隊選拔賽,因此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的高度重視。
冬運中心副主任佟立新親自為本次錦標賽最佳前鋒——北京隊33號英如鏑、最佳後衛——哈爾濱隊7號王永銓和最佳守門員——齊齊哈爾隊20號王宇鵬以及冠軍北京隊頒獎;冬運中心冰球部部長於天德為亞軍哈爾濱隊頒獎;北京市體育局競賽管理中心楊延慶部長為季軍齊齊哈爾隊頒獎。
此次錦標賽由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辦,北京市體育局北京競賽管理中心承辦,北京市冰球運動協會協辦。參賽隊員為1997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少年冰球運動員。三支參賽隊伍齊齊哈爾隊、哈爾濱隊和北京隊代表了目前我國男子冰球項目該年齡組最高水平。
成立冰協
多年前,劉戈在冰場結識了幾位同樣帶孩子打冰球的家長,其中包括著名導演英達。為了孩子們有比賽打,幾名家長商量著搞起了市青少年冰球聯賽,到今年已是第7屆。本屆賽事從10月持續到次年4月,比賽達750場之多。
要說這幫家長真能“折騰”。2012年5月,他們發起成立北京市冰球協會,劉戈、石峻銘當上了協會“領導”。協會屬於非營利組織,完全由家長們組織、管理比賽,聯繫、聘請外教,協調、舉辦“國際冰聯與北京冰球家長論壇”等活動……家長們都是兼職,工作卻做得有聲有色。
如今,市冰協註冊的球員近2000人,基本以青少年為主,其中最小的才5歲,註冊的俱樂部球隊近百支。而全市從事業餘冰球訓練的則有好幾千人,這樣的紅火局面,讓東北三省都很羨慕。
全面發展
“當年我就說,未來國家隊中肯定會有這幫孩子的身影,但沒想到這么快,而且這么多。”北京冰球小子們奪得全國冰球少年錦標賽冠軍後,英達感慨道。他的兒子英如鏑如今在美國留學,此番專門回國參賽,當選“最佳前鋒”。
像英如鏑這樣的“海歸”,北京隊中共有9名,他們從小一起打球,後來各自前往冰球運動普及度很高的美國、加拿大留學,邊讀書邊在各自的校隊訓練。在國外,他們每年能打上百場比賽,實戰經驗和對項目的理解遠非國內同齡人能比。學業和冰球,他們一個也不用丟,未來還可以繼續考大學、打高校聯賽,如果有實力、有意願,還可以通過選秀成為職業冰球運動員。
而石凇源、劉天戈等“留守”在京的小夥伴,也沒有放棄學業。他們利用課餘時間訓練,參加比賽還得跟學校請假。無論“土著”還是“海歸”,北京隊的冰球小子們全都品學兼優,愛好廣泛。就拿劉天戈來說,英、法語流利,鋼琴十級,架子鼓也打得很好。
“讓孩子打球的初衷就是希望孩子鍛鍊、成長,自然不會讓他因為冰球荒廢學業。”劉戈說。
為國爭光
沒把打球當“飯碗”,家長們的堅持完全是源於熱愛。孩子打冰球,從訓練到裝備器材再到營養費,一年沒三五萬元下不來,這還不算出國集訓、打比賽的花銷。
這些冰球小子完全是家庭自己培養的,那么,當他們打出名堂,被國家隊選中時,他們會如何選擇?
“花錢培養孩子是家長的義務,至於未來的路怎么走,要由孩子選擇。”石峻銘說,“不過我相信這些孩子。打冰球的孩子都很有責任感,知道什麼叫擔當,什麼是集體榮譽感。我想,當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事實上,為國征戰正是北京冰球少年們的心愿。北京聯合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更令他們憧憬。“打球、出國留學,都是為了將來回來為國爭光。”英如鏑說,“身披國家隊戰袍,是我最大的目標。”
展望未來
說到上述問題,劉戈倒是有另一構想,“如果國家隊不是等孩子打出來再選人,而是早點‘插手’合力培養,這事兒不就簡單了嗎?”
目前,市冰協也在努力尋求有關部門的支持,希望將這種家庭培養的新模式與傳統培養模式有機結合。“舉國體制有其無可取代的優勢,也令許多歐美職業運動員羨慕。我們不該用一種模式去否定另一種模式,而是要變革,將兩者的優勢有機結合,才能取得最佳成果。”劉戈說。
眼下,劉戈最希望借政府之力,打造一個完整的校園冰球體系。目前,北京已有一些中學組建了冰球隊,但高校冰球還是一片空白。“今年市青少年聯賽的U12(12歲以下)隊伍有9支,U14就只有3支了。孩子年級越高課業越重,而打球不能為升學鋪路,還耽誤學習時間,所以有的孩子即使再喜歡也只能忍痛割愛。”劉戈希望相關部門借申奧東風出台一些政策,鼓勵和扶持在京高校發展冰球運動,“現在上海、廣州、深圳都有不少我們這樣的‘個體戶’,高校冰球搞起來,可以全國招生,不僅孩子有出路,更有利於項目發展,到時候北京冰球也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