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縣硃砂采冶生產,歷史悠久。大坪漢墓群考古資料顯示,務川硃砂開採早在漢代即已有之。隋唐,務川仍以硃砂水銀為主要進貢品,《務川縣誌》載:“隋大業十年(614),黔中太守田宗顯於務川岩峰腳等處開採水銀、硃砂,納課水銀190.5斤。”明清時期,務川硃砂水銀生產繁榮。明・嘉靖《思南府志》記載:“務川有板場、木悠、岩前等坑,砂產其中。”民國30年(1941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汞業管理處在務川設事務所。1957年,成立貴州省地方國營務川汞礦廠,2002年務川汞礦閉洞停產。
務川硃砂采冶生產延續時間近兩千年不斷,歷史跨度大,遺址類型豐富,務川硃砂采冶遺址群是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重要實踐活動的體現,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務川硃砂采冶生產是黔北仡佬族歷史以來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仡佬族的社會發展、歷史演變產生了重大的積極作用;務川硃砂采冶遺址群對研究仡佬民族發展史、烏江流域開發史都有著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