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教材共有16個章節,其中東北農業大學的仇有文負責編寫第一章和第七章;東北農業大學的張明輝負責編寫第三章、第八章和第十六章;東北農業大學的赫福霞和遵義師範學院的曾燕玲負責編寫第十章;東北農業大學的矯洪濤和楊宇姝負責編寫第十一章;塔里木大學的王智超負責編寫第八章和第十四章;塔里木大學的宋勇和任道全負責編寫第十二章;上海大學的陳付學、杜東書負責編寫第四章;南開大學的謝桐音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孫超負責編第十五章;謝桐品負責編寫第二章和第五章;齊齊哈爾大學的徐興軍負責編寫第六章;菏澤學院的張貴生、朱道玉、謝桂偉負責編寫第十三章;
謝德舜、馬俊紅、張青負責編寫第九章。山東師範大學的付榮恕教授擔任本教材的主審。另外,本教材的附圖主要由王漢男、林青戰、付穎、姜吉剛、李江和韓娜娜完成。
本教材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和農業、林業、師範等專業院校開設動物學課程的專業教材,也可以作為各個院校及相關專業人員的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生物的分界及動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二節 動物學及其分科
第三節 動物學的發展簡史
第四節 動物分類的基本知識
第一章 原生動物門(Protozoa)
第一節 原生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原生動物門的分類
第三節 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二章 多細胞動物(Metazoan)的起源及多孔動物門(Porifera)
第一節 多細胞動物的起源
第二節 多孔動物門
第三章 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
第一節 腔腸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代表動物——水螅
第三節 腔腸動物門的分類
第四節 腔腸動物的系統發展
第五節 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四章 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
第一節 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扁形動物門的分類
第三節 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
第四節 扁形動物的系統發展
第五章 原腔動物(Protocoelomata)
第一節 原腔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原腔動物的分類
第三節 原腔動物的系統發展
第四節 原腔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六章 環節 動物門(Annelida)
第一節 環節 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代表動物——環毛蚓
第三節 環節 動物門的分類
第四節 環節 動物的系統演化
第五節 環節 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七章 軟體動物門(Mollusca)
第一節 軟體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軟體動物門的分類
第三節 軟體動物的系統發展
第四節 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八章 節 肢動物門(Arthropoda)
第一節 節 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節 肢動物門的分類
第三節 昆蟲綱
第四節 節 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九章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
第一節 棘皮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代表動物——海參
第三節 棘皮動物門的分類
第四節 棘皮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十章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第一節 脊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脊索動物門的分類概述
第三節 尾索動物亞門
第四節 頭索動物亞門
第五節 脊椎動物亞門
第十一章 圓口綱(Cyclostomata)
第一節 圓口綱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圓口綱的分類
第三節 圓口綱動物的生態特徵
第十二章 魚綱(Pisces)
第一節 魚類對水環境的適應特徵
第二節 魚綱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 魚綱的分類
第四節 魚類的生態特徵概述
第五節 魚類的經濟意義
第十三章 兩棲綱(Amphibia)
第一節 兩棲綱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兩棲動物對陸地環境的初步適應及其不完善性
第三節 兩棲綱的分類
第四節 兩棲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十四章 爬行綱(Reptilia)
第一節 羊膜卵的出現及其在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意義
第二節 爬行綱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 爬行動物的形態結構
第四節 爬行綱的分類
第五節 爬行動物的起源與適應輻射
第六節 爬行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十五章 鳥綱(Aves)
第一節 鳥綱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鳥類的形態結構
第三節 鳥綱的分類
第四節 鳥類的起源與適應輻射
第五節 鳥類的生物學特性——繁殖與遷徙
第六節 鳥類與人類的關係
第十六章 哺乳綱(Mammalia)
第一節 哺乳綱的進步特徵
第二節 哺乳動物的形態結構概述
第三節 哺乳綱的分類
第四節 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