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武[原IBM副總裁]

劉英武[原IBM副總裁]
劉英武[原IBM副總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英武,群碩董事長。曾經擔任IBM副總裁,是其歷史上職位最高的華人之一,隨後他擔任過台灣宏碁電腦總裁、台灣日月光集團總裁等。劉英武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博士,在IBM期間,他帶隊發明了世界資料庫標準SQL(結構查詢語言),他還主管過IBM全球資料庫和計算機語言軟體,他致力推動的IBM軟體市場化成為整個IBM轉型和成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另有同名人物,松原市政府辦公室綜合一處處長、吉林省“第四屆人民滿意公務員”劉英武。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劉英武CEO 劉英武CEO

劉英武早年隨父母遷居台灣,於台大畢業之後赴美留學,1969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

劉英武IT職業生涯的起點是IBM公司。在IBM近20年的從業過程中,劉英武曾負責關係資料庫系統SQL(結構查詢語言)的起草和開發工作,後來SQL成為全球資料庫的標準,直到現在還在被廣泛採用;1970年代末,在數個崗位屢有佳績的劉英武,作為IBM歷史上技術出身背景的第二人出任IBM集團最高管理委員會秘書長,直接對董事長和執行長負責,直到現在,他仍然是IBM有史以來在美國本土職位最高的華人。

1989年,受施振榮之邀,劉英武從IBM辭職,出任宏碁集團總裁,承擔起讓宏碁從台灣走向世界的奠基工作,並在3年內為宏謀劃好國際化戰略的整體布局;此後,劉英武回到美國,受命於危難之際,先後出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公司COO和Walker Interactive Systems公司主席和CEO,不僅讓這兩家美國上市公司走出困境,而且股價分別上漲10倍和3倍。劉英武也因此被列入美國Turnaround Leader(善於拯救危難企業的領袖人物)人才檔案的第一位華人。1999年,劉英武再度受邀回到台灣,出任日月光集團總裁,4年後讓該公司一躍而為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領域的龍頭企業。2003年,劉英武在上海創辦了群碩軟體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群碩”),年過花甲、經歷全球IT業幾十年風雲的劉英武要在中國培養一支世界級的軟體團隊。

求學生涯

劉英武出生在湖南衡山,成長於長沙,年輕時跟隨父母到了台灣。1964年,劉英武背上行囊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本來是去讀物理學,可生性愛迎接挑戰的他卻選擇了計算機專業。在此之前,他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而班上其他同學都是來自各國的計算機強將。學校規定三個月後進行考試,只有1/3的人能通過。對於劉英武而言,壓力不言而喻。結果他順利進入幸運的1/3,成為一名計算機博士。對於這段讓他銘記終身的三個月,劉英武只用了一句話概括:“努力,再努力。其實,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但靠聰明吃飯的人不多。”

原本認為自己很聰明的劉英武到了普林斯頓大學後才發現,比他聰明的人太多了,李政道、楊振寧等都畢業於普林斯頓。他意識到要想占據一席之地,就只有努力,而且這個努力不是一天、一個月、一年,而是一輩子。這也正是對他年過六旬依然選擇創業的最好闡釋。他告訴記者:“我人生的一個重要信念就是,如果我沒有別人聰明,沒關係,我會比別人努力;我一天趕不上別人,沒關係,我會用一年;一年沒趕上就十年,十年趕不上就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我也要超過他。”

職場生涯

畢業後劉英武到密西根大學教書。1969年,他加入IBM,在紐約總部的研究院工作,70年代初,劉英武組建了一個團隊,發明了SQL(結構查詢語言),如今成為全世界資料庫的標準;70年代末主管IBM全球計算機網路軟體SNA業務,使SNA成為世界大公司計算機網路主幹。80年代又開發IBM工作站,接著,他又主導IBM全球資料庫和計算機語言的軟體業務,業務規模都在幾億至幾十億美元。

之後,在施振榮“三顧茅廬”的邀請下,劉英武毅然放棄了美國的事業,加入宏碁,全心全意把宏碁打造成國際大公司。在此期間,他成功地將宏碁的收入從5億美元提升到15億美元。

1992年夏天他重回美國,擔任美國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龍頭廠商凱登斯公司(Cadence)全職顧問。1993年,凱登斯開始走下坡,股價跌至7美元。劉英武臨危受命,負責凱登斯的運營,進行重整,三年內凱登斯股票上漲了十倍,成為矽谷業界有名的公司復活故事。功成身退後,他又相繼擔任舊金山的華克公司(WalkerInteractiveSystems)董事長、日月光集團總裁,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回顧這一生,劉英武做過軟體,做過大型系統、工作站、個人電腦、晶片......涉及IT業核心軟硬體的各個方面,而且成績斐然,這在全球的計算機領域也是很少見的。劉英武一生可謂“戎馬生涯,戰功赫赫”。

自主創業

年過六旬,一般都選擇安享晚年,劉英武卻在這樣的年紀選擇了自己創業。對此,他充滿激情地說:“我的人生就像是一場戰鬥,沒有休息的時候。到了60多歲的今天,回到中國,更願意結合我以往所有的經驗在中國本土建立一支世界級的團隊。”

如果不是一家叫做群碩的公司,美籍華人劉英武在歷史上的痕跡很可能止於1992年4月。而且,那並非什麼光輝的記憶。自1989年4月成為宏碁電腦總裁後,曾被宏創始人施振榮喻為“秘密武器”的劉經歷了痛苦的三年。

他把IBM的中央集權文化注入鬆散管理的宏碁,導致大量決策人才因水土不服離職;他進行了一些錯誤的收購,在美國擴張未見成效,導致宏接連2年虧損。以至於他終於在一次與施振榮的會面時發問:“我是不是辭職比較好?”施回答:“這樣可能比較好吧。”

在名人並不太多的華人電腦圈,劉英武很容易被塑造成一個著名的失敗者。如施振榮評價劉說:“他是個專家,但不是個企業家,他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但畢竟不曾擁有及經營過自己的公司。”而他缺乏創業者氣質,未能開放融入新環境的經歷,也成了日後聯想集團引進空降兵時最大的負面參照。

但現在劉英武準備證明這些評價並不準確。2003年8月,他在上海低調成立了一家名叫群碩的公司,提供從架構設計到集成測試等方面服務,並已贏得了微軟、英特爾、摩托羅拉等高端客戶。公司成立當年,群碩就實現了盈虧平衡,此後每年的業務規模增長速度均達2倍,2005年達到8800萬元營業額。今年的目標則是1.8億元。

群碩選擇先開發美國高端客戶的戰略決策出於這樣的考慮:首先,美國軟體外包市場廣闊,銀行、保險、航空業等每年會花營業收入的5%至10%在這一領域,一般公司有也1%左右的預算支出;其次,有了高端客戶,才能引起世界的注意。與那些專門從事中低檔次的軟體開發的公司不同,群碩所專注的,是整個項目的專案管理以及業務整合等方面的服務,這不僅需要知識和技術能力,而且“還要提供一種良好的態度和感覺”。

接受《環球企業家》採訪時,劉英武不諱言的是,他在美國多年的高管經驗讓他很容易接觸到微軟、英特爾等公司的CEO或董事會成員。但是說服他們給自己一些機會並不夠,重要的是,自己的團隊要能像美國巨頭們的中層證明,來中國比去印度更合適。

企業發展

成立僅3年,到今年底,群碩將擁有1000名員工。其中核心是在美國分部工作的50餘人,這50人中有1/3自畢業起就和劉共事,有10多年的合作經驗。這也保證了群碩的產品水準,如給英特爾編制數字媒體基礎設施軟體的用戶界面後,立即得到對方極高的評價。

但劉仍把短期目標設為訓練隊伍:“我們要訓練一支世界上最好的軟體團隊。”他認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應當具有良醫的品質。不僅自己會“開方子”,還要訓練助手能自行診斷和醫治,以讓他們日後能獨當一面。儘管現在群碩已有800人的軟體工程師隊伍,但在劉看來,還屬於“團隊訓練”的階段,必須要等到有2000人的規模時才能打仗。劉會親自對員工做培訓,“不會走鋼絲的人肯定會掉下來,所以我必須要為他們織一張安全網。”這樣,員工犯的錯在公司內部就被消彌於無形。當然,紀律仍然是首要的。所有群碩職工都要求於早上8點30分準時上班,而加班至深夜11點,則是常有的事。群碩還特彆強調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原則,劉英武希望他的顧客能放心地把工作交給他們,保證顧客的商業秘密不會外泄。

真正的未來是在公司壯大到2000人規模後,那時,中國和日本都會成為群碩謀求發展的市場。“在中國,最大的公司都不會花營業額的1%到IT這一塊,而這正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根據預測,在未來三年,中國市場的生意將達到群碩整個業務量的20%。

核心觀點

“一個團隊要有核心價值和文化,你跟這個團隊的文化不融合是不行的。這不是公平與否、對或不對的問題。你今天在這個團隊,大家就要達成一致來做事,否則我們就是烏合之眾。”

“我們講究以身作則,不要要求別人做你不做的事情。也就是說,今天如果我不是真心真意帶我身邊的人,我讓身邊的人帶他們身邊的人是不可能的。只有我真心真意地帶,我身邊的人才會真心真意地帶,整個團隊自然就會形成這樣的氛圍。”

社會評價

在美國著名的投資雜誌Red Herring2005年首次在亞洲進行的評選中,群碩成功入選“2005亞洲上市新興企業100強”。

美國著名雜誌《新聞周刊》發表文章評論群碩時說,這個團隊已經可以跟矽谷最好的團隊比拼。劉英武認為這是群碩最大的資產,做什麼產品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建設好企業文化、打造具備超強戰鬥力的團隊。劉英武充滿信心地說:“我們有能力在三年內將團隊從零發展到900,而且能夠服務世界500強的客戶,有這樣一個團隊做後盾,再從1000到10000,再從10000延伸就容易多了,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