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原國防科工委黨組書記、中紀委委員劉積斌,系山東黃縣(現龍口市)人,1938年12月出生。
1962年9月,劉積斌從北京航空學院畢業,分配到國營松陵機械廠(1979年12月改制為松陵機械公司)工作;196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擔任松陵機械公司副總經理;1985年1月至1988年6月,先後擔任航空工業部副總工程師,副部長、黨組成員,分管生產、民品和物資供銷工作。1988年6月至1998年3月,先後擔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副部長。1998年3月,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面對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的重大調整和改革,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和發展的新路子,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擔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2009年5月退休。
劉積斌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黨的十四大、十五大上當選為中央紀委委員。
個人履歷
1954.07-1957.07 遼寧省丹東第二高中學習。
1957.09-1962.09北京航空學院工程經濟專業本科學習。
1962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工藝系工業企業管理與組織專業。
1962.10-1982.08 在國營一一二廠(即國營松陵機械廠,後改制為瀋陽松陵機械公司)工作,任計畫員、副科長、生產科科長。(196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08-1984.11 任瀋陽松陵機械公司(瀋陽飛機製造公司)副總經理。
1984.11-1988.05 任航空工業部副總工程師、副部長、黨組成員。
1988.05-1988.06 任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局長,國家禁毒委員會委員。
1988.06-1998.03 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其中,1992年任國務院統一著裝管理委員會副主任。1993年5月任國務院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成員。1995年至1999年1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995年任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委員。1995.12-1997.07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並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1998年任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員。)
1998.03-2003.03 任國防科工委主任、黨組書記。
2003.03-2008.03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
2009年5月退休(中共第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是第十四、十五屆中紀委委員)。
人物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優秀領導幹部,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劉積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11月1日11時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劉積斌同志遺體告別儀式於2010年11月5日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劉積斌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劉積斌同志生於1938年12月9日,1962年從北京航空學院畢業後,來到國營松陵機械廠(現沈飛公司)工作,1982年擔任松陵機械公司副總經理。1985年1月至1988年6月,劉積斌同志先後擔任航空工業部副總工程師、副部長、黨組成員,分管生產、民品和物資供銷工作。在航空工業部期間,他連續三年主持航空工業部計畫協調會,面向行業安排部署年度軍、民品生產計畫,明確發展方向;積極協調航空工業與其他軍工行業以及國務院各部委的關係,爭取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組織相關單位加大對民品開發、立項、改造、生產、銷售等重大問題的決策研究,使部分企業逐步走上了軍民結合快速發展的道路,從而保證了航空工業的平穩發展。1988年6月至1998年3月,劉積斌同志先後擔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分管預算、文教、衛生、行政、外事、國債和機關黨建等方面工作。
1998年3月,劉積斌同志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在他的帶領下,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取得了重大成就,軍工全行業總體上實現了扭虧脫困,軍工經濟穩步增長,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重點型號研製取得重大進展,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對於中國航空工業,劉積斌同志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對航空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的推進和ARJ21新支線飛機的立項等都起了極為關鍵的作用。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劉積斌同志擔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劉積斌同志以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為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無私奉獻了一生。
人物成就
劉積斌同志是我國著名的航空專家,長期在航空工業和國防工業戰線工作,將畢生精力傾注到了我國航空和國防事業發展上,是航空人學習的榜樣。在青少年時期,他就立志為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而追求一生。1962年,他從北京航空學院工藝系畢業,到沈飛公司工作,歷任計畫員、室主任、副科長、科長,生產辦公室副主任,1982年8月任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1985年1月到1988年6月,他先後擔任航空工業部副總工程師、副部長、黨組成員,分管生產、民品和物資供銷工作。1988年6月至1998年3月,他先後擔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分管預算、文教、衛生、行政、外事、國債和機關黨建等方面工作。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他擔任國防科工委黨組書記、主任,領導推進了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完成了十大軍工集團組建,組織實施了“高新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和“國防科技工業改革調整脫困”兩大攻堅戰,軍工行業總體上實現了扭虧脫困,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開創了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嶄新局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他擔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劉積斌同志在航空工業工作期間,為航空工業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智慧和熱情,為有關航空武器裝備研製和民用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離開航空工業後,他仍然情系航空,多次到航空工業企事業單位檢查指導,直到生命彌留之際,還惦記著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航空人聞之無不唏噓落淚。
一、劉積斌同志長期在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工作,為航空武器裝備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沈飛公司(原國營松陵機械廠)工作期間,劉積斌同志從一線計畫員逐步成長為公司副總經理,為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特別是殲8飛機的研製生產,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突出成績。從擔任生產調度作業計畫室科長起,他就成為了公司領導抓軍機生產的得力助手。他首次採用“成套計畫件”下達新機研製任務,套用先進的系統工程管理方法,積極有效地協調各項工作,精心組織飛機生產;為保證飛機生產進度,他主動深入生產現場,經常到基層生產單位了解生產情況,掌握生產進度,組織協調生產,為飛機研製疏通生產渠道;年底飛機交付攻堅時,他與技術人員和工人一起吃住在生產現場,共同研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和措施;文革中他信念堅定,千方百計組織生產,盡最大努力維護生產秩序,有力地保障了殲8、殲8Ⅱ型飛機的生產和試製工作。1984年6月,殲8Ⅱ型飛機成功首飛,比計畫提前110天,成為沈飛新機研製史上質量最好、周期最短的一個型號。
劉積斌同志在航空工業部工作期間,正值航空工業最困難的時期,他迎難而上,果斷決策,統籌安排,重點突破,保質保量地完成航空武器裝備生產工作。他連續三年主持航空工業部計畫協調會,面向行業安排部署年度軍、民品生產計畫,明確發展方向;高度重視產品質量管理,始終保持高標準、嚴要求,從技術、管理和過程控制入手狠抓質量控制,對推動航空產品質量科學管理做出了重要貢獻;積極協調國務院有關部委以及航空工業與其他軍工行業的關係,爭取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有力促進了航空武器裝備順利發展。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推進國防工業改革,組建國防科工委,劉積斌同志擔任黨組書記、主任。他正確分析國家安全形勢,明確把“高新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作為兩大攻堅戰之一。他多次強調“加快武器裝備建設步伐,千方百計滿足國防現代化需要,是國防科技工業的首要任務”,並在任職第一年就提出把“重點武器裝備研製和軍工關鍵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使我軍武器裝備水平得到較大提高”作為今後幾年國防科技工業的第一奮鬥目標。他非常關心航空武器裝備發展,對航空工業科研生產條件建設給予了極大支持,使航空工業設施條件陳舊落後的狀況迅速改觀,為新產品研製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多次到研製單位考察,了解具體情況,指導工作,要求我們一定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加強領導,統一認識,落實責任制,確保研製生產任務全面完成。他多次就具體問題致信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反映實際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為中央領導正確決策、加快推進航空重點型號研製創造了良好條件。在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的關心支持下,航空科研生產能力和航空裝備供給保障能力顯著改善,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提高,整體水平邁上了新台階。航空工業始終堅持軍品為先,集中力量,落實責任,把“確保軍品,充分體現航空產業的特殊價值”作為“十五”規劃的首要原則,把航空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作為重中之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出色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航空工業的光榮任務,實現了我軍航空武器裝備的歷史性跨越。
劉積斌同志高度重視軍貿工作。他指出,加快軍貿發展對於保持國防科技工業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該以政治家的眼光,從講政治和國家全局的高度,來考慮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軍貿工作,在研究制定“十五”計畫和2010年發展規劃的時候,始終把擴大軍貿出口作為發展重點。他和國防科工委加強對航空軍貿工作的巨觀管理,幫助疏通渠道、提供信息,加強服務和指導,使航空軍貿工作結束了多年徘徊的局面,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K8、殲7系列等飛機大批量出口。近年來,集團公司軍貿實現了技術、服務和產品出口協調發展,改變了以前單純出口產品的狀況,市場不斷拓展;“梟龍”飛機大批量出口,實現了我國軍機出口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獵鷹”飛機引起了國際市場的廣泛關注;2009年軍貿出口創歷史新高,這些都與劉積斌同志曾經給予的關心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二、劉積斌同志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為我國航空工業改革脫困、結構調整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積斌同志長期在管理崗位上工作,懂政策、懂管理、懂技術,有著很強的創新意識和管理能力,為航空工業的改革脫困、結構調整和管理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無論身處基層單位,還是在航空工業總部機關,劉積斌同志優異的管理能力和創新實踐都得到了上下一致的高度認可。他擔任國防科工委領導的5年時間,是整個國防科技工業十分困難的時期,一些企業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國有經濟實行戰略性調整和企業重組,給國防科技工業的改革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劉積斌同志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防科技工業改革脫困的決策部署,緊緊把握大局,把“國防科技工業改革調整脫困”作為兩大攻堅戰之一,帶領國防科技工業幹部職工,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的新路子,進行了大刀闊斧、轟轟烈烈的改革調整工作。
在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領導下,1999年7月,按照“政企分開,鼓勵競爭,加強科研,促進調整,平穩過渡”的原則,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改組為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航空工業向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經營機制邁出了堅實步伐。此後,兩大集團公司在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的關心支持下,積極探索解決歷史原因造成的企業結構性矛盾,抓好以結構調整為核心的改革工作,按照“精化分立,重組整合,發展壯大”的思路,進行了一系列結構調整、產業整合、能力整合、公司組建等工作,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完成重大結構調整,資源配置、科研生產結合以及文化融合取得實效,組織框架進一步明確,專業化發展關係逐步理順,企業改革調整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劉積斌同志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建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工業新體制以及建立競爭機制、評價機制、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四個機制”的精神,要求航空工業兩大集團公司要真正轉變觀念,徹底擺脫行政色彩,按照母子公司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範運作,推動航空工業的機制轉變;加強內部管理,樹立現代管理思想,向管理要效益。航空工業全線認真貫徹落實,切實抓好軍民分線、主輔分離,民品產業引入市場機制,迅速發展壯大;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快速推進,數十家企業由工廠制向公司制轉制;企業上市步伐加快,一批企業成功實現A股、H股上市,拓展了融資渠道,增強了企業發展活力;流程再造、質量認證、管控中心建設、精益製造、六西格瑪等先進管理理念和工具的套用穩步推進,財務管理五大體系建設和管理信息化取得顯著成果;經營者年薪制、項目責任制、聘任制、崗位績效工資等考核體系建設逐漸完善。
“十五”之初,軍工行業扭虧脫困工作到了關鍵時期。航空工業兩大集團公司成立伊始,內部多個單位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虧損面巨大,甚至出現部分企業職工靠為當地農民打工維持生計的狀況,扭虧脫困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沉重的壓力。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把扭虧脫困與改革調整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對軍工企業按業務和經營狀況進行分類,通過實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投資主體多元化、轉換經營機制、依法破產剝離等多種措施,推動航空工業加快扭虧脫困步伐,指導航空工業完成了數十個脫困破產項目,減少數萬名職工,完成數百個主輔分離項目,減少數十億債務,使航空工業逐漸摘掉了窮帽子,甩掉了沉重的包袱,為今後的跨越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到2003年,航空工業整體扭轉了虧損局面,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時期。
三、劉積斌同志高度重視航空科技進步,為我國航空工業自主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航空裝備是航空科學技術的高技術結晶,航空科學技術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航空工業的立業之本。航空科學技術是無法通過轉讓或引進得到的,只能依靠航空工業自力更生髮展。劉積斌同志非常清楚地知道航空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意義,並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
在國防科工委工作期間,他十分關心航空工業的科技創新,在赴基層檢查考核工作時總要強調這項工作,國防科工委每年的工作部署中都強調航空工業要立足於國家重點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任務,建立由骨幹人員組成的攻關團隊,大力開展技術攻關,掌握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要求我們加強基礎科研,提高研究設計、工藝製造、試驗驗證的基礎保障能力,突破共性、基礎性關鍵技術;注重“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利用軍工技術優勢,推進軍民兩用技術創新,將新技術、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形成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推動力;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工程,儘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及運行機制,大企業要建立技術中心;推進產學研聯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開展國際合作,取長補短,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些要求為航空工業科技進步指明了發展方向。國防科工委結合航空重點型號研製和長遠發展需要,對航空工業基礎研究、預先研究、能力調整、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給予了極大的關心支持。
按照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的部署,航空工業加快推進航空科技進步,科研生產能力和航空裝備供給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整體能力和水平邁上了一個新台階;結合型號研製攻克了無數技術難關,在空氣動力技術、飛機結構與強度、飛行試驗技術、發動機技術、航空材料與製造技術、航空電子信息技術、雷達技術、飛行控制技術、火控技術、航空救生技術等領域都取得了具有較高水平的眾多成果;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建成並投入運行;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廣套用,大大增強了自主創新能力,確保了型號研製成功。在21世紀前十年,我國一大批先進航空武器裝備研製成功並投產、服役,主戰飛機實現了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航空發動機實現了由渦噴向渦扇、由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新一代航空武器裝備進入工程研製階段,大型民機關鍵技術預研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我國航空科技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大大縮短了與世界航空工業強國的差距。
四、劉積斌同志高度重視軍民結合發展,為航空工業民品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劉積斌同志擔任沈飛公司副總經理期間,他大膽決策,帶領公司發展高級旅遊車、洗衣機、吉普車等支柱民品,推進了企業快速發展。他到航空工業部工作後,加強對民品發展的計畫、管理和協調,加大對民品開發、立項、改造、生產、銷售等重大問題的決策研究,使航空民品業務連續幾年實現較快發展,部分企業逐步走上軍民結合的發展道路。
到國防科工委工作後,他一如既往支持軍工民品產業發展。1999年國防科工委工作報告堅定不移地貫徹“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十六字方針,把軍轉民工作和民品發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來,在確保完成軍品任務的基礎上,積極開發軍民兩用技術,大力發展軍工民品產業,增強平戰轉換能力,把軍民結合推向新階段。劉積斌同志十分重視航空工業的民品產業發展,他反覆強調航空企業在抓好航空產品研製的同時,要主動面向市場,圍繞主業大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構建新的產業體系。他在國防科工委任職期間,我國與國外合作的重大民機項目一一受挫,我國民機產業發展一度陷入低迷,各種爭論頗多,他親自部署民機產業發展思路研究,多次向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匯報發展思路,呼籲國家要大力支持民機產業發展,從而為開創我國民機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礎。他認為,一方面,要加大民用航空產品研發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航空產品形成的研發條件和製造能力,開發與航空產品技術相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非航空民品,實現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同時,他多次要求要主動走出國門,與國外先進航空企業建立聯繫,通過國際間的經濟技術合作,提升自身的技術、製造、管理水平,謀求更大發展。
在劉積斌同志的領導和推動下,航空工業產業能力不斷邁上新台階,軍民結合、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民機產業加快發展,由劉積斌同志親自推動立項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ARJ21新支線飛機研製取得里程碑式進展,首架飛機成功下線;MA60、運8、運12等航空產品投入使用,並批量走出國門;民用直升機快速發展,直8、直9、直11、HC120等形成系列化發展格局;民機國際合作、轉包生產取得明顯進展。非航空民品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燃機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汽車及其零部件產品實現規模化發展;機車、製冷壓縮機、洗滌設備、風電葉片、紡織機械、精密工具機、玻璃鋼船艇等產品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品牌效應,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民品產業的蓬勃發展,極大增強了航空工業的經濟實力。今天,按照黨中央關於肩負“富國強軍”雙重使命,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的要求,航空工業的民品產業發展邁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當年抓軍工民品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做法,對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依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