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其時劉彬和兄長隨行,長兄劉范。劉氏父子,因傾慕洱海之秀,蒼山之幽,便落籍大理。但好景不長,定居不久,因是明末舊臣,其父被吳三桂發配遼東北古塔充軍為奴。
康熙二十年(1681年),時吳三桂反清失敗,劉彬隻身一人,不辭千山萬水,歷盡艱辛,從雲南到塞北,遍地尋訪其父,經歷三年,將其父接回大理。兄弟倆人躬親奉養,盡為子之責,報孝養之恩。直至其父去世,並撰寫《如東錄》一書。詳細記述劉彬萬里尋父之經歷,頗得滇西民眾稱頌和效仿。
清道光時的《雲南通志》和《新纂雲南通志》均有著錄。
康熙三十一年( 1692年)麗江永北府總兵馬聲素知劉彬品質高昂,才華超群,於是聘請他到永北府壺山書院執教,聘為壺山詩社社長。劉彬到永北後見山川秀美,人文開化,物產豐厚,氣候宜人,便世居清水驛。他所著詩文較多,有《鐵園囈詩集》《萍寄偶吟醉余草》。他的很多佳作均被《滇系》《雲南通志》《滇南詩略》《經世文編》《雲南叢書》等收錄。
劉彬兄弟 二人,兄友弟恭,相處甚融。其父劉星海死後,兩人節衣縮食,遨遊雲南各地,雖有關隘阻滯,盜賊頻仍未減其睿智。而後寫出《全滇疆域論》,記述了全省各州縣之概要,山川人文之特徵。劉彬擅長書法,其草書似王羲之風格,清代滇省各地均收藏並視為珍寶。
劉彬落籍麗江永北,生有二子,長子名德輝,次子德煒。德輝入永北府儒學為庠生,德煒中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 1748年)武舉。劉彬移居麗江永北府遨遊滇中,廣納弟子,著書立說,廣泛傳播漢文化,使滇西麗江永北府一時文風大振,在全省各地也列前茅。這與劉彬的文化影響是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