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玲

現為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導師,從事心血管超聲專業工作近30年。 在超聲科發展的進程中,在各種方法學的建立、總結及推廣臨床診斷經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協助及負責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十餘名,在提高超聲科整體診斷水平方面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衛生部項目“心血管超聲引導介入性治療的臨床套用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套用超聲心動圖引導介入性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學研究,探索了心血管超聲技術在介入領域中的套用,使得無創心血管超聲診斷技術在介入領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女、1948年生、山東泰安人、197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醫學生物學專業,1977年調入阜外醫院超聲科,1989-1990年在英國蘇塞克斯大學醫學中心、布萊頓皇家醫院心血管超聲進修學習,1998年晉升為研究員、教授。現為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導師,從事心血管超聲專業工作近30年。自1998年至2003年4月曾任超聲科、超聲研究室副主任,於2000年至2003年主持超聲科及超聲研究室的工作。併兼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學術委員會第七、第八界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學會第四屆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超聲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衛生部裝備醫療儀器評審專家委員會成員。
在近30年的心血管超聲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全面掌握了心血管超聲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各種心血管疾病的超聲診斷,具有解決疑難與少見病例的能力,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尤其是在各種疑難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診斷方面。在超聲科發展的進程中,在各種方法學的建立、總結及推廣臨床診斷經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協助及負責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十餘名,在提高超聲科整體診斷水平方面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作為科內的技術骨幹力量,在超聲科的各個發展階段,起到了重要作用。有較強解決問題及開創工作的能力。於80年代初期開展了套用新型二氧化碳造影劑行右心聲學造影的方法學研究,部分取代了右心導管檢查,80年代中期在國內率先將彩色都卜勒方法套用於臨床,在診斷先天性心臟病方面獲得了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基本取替了右心導管。並且較早在國內進行了三維超聲心動圖的研究。作為主要執行者承擔了國家七五攻關項目“無創定量測定肺動脈壓的研究”工作。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衛生部項目“心血管超聲引導介入性治療的臨床套用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套用超聲心動圖引導介入性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學研究,探索了心血管超聲技術在介入領域中的套用,使得無創心血管超聲診斷技術在介入領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作為課題負責人、主要執行者及主要參加者共參加科研項目10餘項。
共發表論文115篇,其中第一作者30餘篇。出版專著1部(臨床超聲心動圖學)主編專著1部(心血管疾病影像學診斷圖譜)、參加撰寫專著4部:獲87、88年度孫氏醫學科研基金三等獎,共獲得科研成果獎10項,其中部級成果獎6項,醫科院成果獎4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