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訓[大涼山“校家工程”公益慈善創始人]

劉克訓[大涼山“校家工程”公益慈善創始人]
劉克訓[大涼山“校家工程”公益慈善創始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克訓,男,1970年3月出生,山東萊西人,遼寧省大連海關公務員。長期做山區公益慈善,2014年9月開啟“校家工程”,探索從根本上解決山區貧困兒童的養育、教育和發展。

人物簡介

“校家工程”公益項目創始人

劉克訓,男,1970年3月出生,山東萊西人,遼寧省大連海關公務員。長期做山區公益慈善,2014年9月開啟“校家工程”,探索從根本上解決山區貧困兒童的養育、教育和發展。

劉克訓“校家工程”公益項目的故事

一個漢族爸爸和五個彝族孩子

劉克訓是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普通公務員。2012年3月,他到成都,在成都南站,看到一群在垃圾桶里撿拾便當吃的孩子,一打聽,才知道是“從大涼山出來的孩子”,由此才第一次知道了大涼山,在2012年3月7日,第一次走進了大涼山。
“校家工程”活動照“校家工程”活動照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不敢相信當今中國還有如此貧困地方”,儘管事情過去好幾年了,提起當年第一次走進大涼山,劉克訓依然不勝慨嘆,“當時看到第一眼是震撼,而後是黯然淚下”,他說,那裡的孩子太苦了。
進一個村子,就圍上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孩子,他就把村子裡的小商店所有的能吃東西都買下,分發給孩子們,依然不夠分發,最後商店裡能吃的東西只剩下掛麵了,他依然把掛麵也搬出來,分給老鄉…….他走進大涼山的時候,信用卡里有將近2萬塊錢,不到2天的時間就花光了,最後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了,讓愛人往信用卡里打進2000元錢,才回到大連……
他第一次去大涼山的時候,是3月份。大涼山地區位於青藏高原邊緣,屬於高寒氣候,3月的大涼山,依然是春寒料峭,寒氣逼人,地上還有殘雪,他說,你知道嗎,當時有很多孩子連一雙棉鞋都沒有,穿著拖鞋,連一件棉衣都沒有,穿著薄薄的一件空心袷衣……
他在大涼山呆了一個星期,離開大涼山的時候,領養了3個彝族貧困女童,其中一個連父母都沒有了。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她們過上正常孩子應有的生活,改變她們的命運。大涼山地區,嚴重重男輕女,很多女孩被剝奪了上學的機會。
“校家工程”活動照“校家工程”活動照

大涼山地區貧困的最根本性原因,不是資源的短缺,而是人文的愚昧落後。1956年解放,大涼山地區直接由奴隸社會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但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彝民的生活,生產,精神面貌依然停留在奴隸社會階段。這裡山清水秀,土層深厚,水源充沛,日照充足,發展農牧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這與中國其他地區因為資源短缺而造就的貧困,有根本的不同,可以說是一種“奢侈的貧窮”。
經過一年的多時間的運行,劉克訓和他的團隊又做了評估,感覺這種教育扶貧方式,只是初步解決了大涼山孤兒及貧困兒童溫飽和教育的有無問題,根本談不上什麼質量。要實現通過教育,通過知識來改變孩子們的命運,很難;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體制的問題。國家對西部地區的教育投入,現在已經蠻可觀了,每個大涼山地區的學生,僅僅是現金補助和補貼,就是2000多元,如果這些錢好好利用起來,基本上能夠實現“全寄宿全免費”,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大涼山貧困問題的最根本的途徑。
“校家工程”並不意味著國家要承擔沉重的財政壓力,其實,在改變現有的山區教育體制的前提下,在現有的基礎上,國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再增加一點點就足夠了。這是徹底改變山區貧困兒童教育和發展的根本辦法,也是鞏固和發展中國邊疆地區的戰略舉措。“國家早晚要這樣做!我們只不過是先行一步”劉克訓堅定地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