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待

當時20歲的守禮一時名聲遠播鄉里,附近聞其名而來求學的不計其數。 有的童生見守禮屢試不中,離開了他,結果凡離開的來年鄉試一個都沒中,沒有離開的大都榜上有名。 這樣,守禮的名聲反而更大了,學者稱他為三泉先生。

簡介

他出身名門,滿門俊彥。高祖劉珂(1456—1537年),字公佩,才華橫溢。傳說小時候族裡做宗堂,大門較小,劉珂看見說:“怎么做這么小的大門,連一頂轎子都進不雲。”匠人笑說:“你這孩子,等你做大官了,有了軒輊了,座八人綠絨轎子我再來給你們做一個很大的大門。”若干年後,劉珂官至太僕寺丞,大門重修,直至能進八人大轎,且門楣裝飾了軒輊,方圓幾十里都無他姓人家裝飾軒輊,做八尺寬的大門,令人敬佩不已,一時傳為佳話。
祖父守禮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讀書種子,“性英敏卓,犖有奇氣”。未成年時就深受督學楊叔通的重視,楊公為了試其才,帶著他去相鄰三縣冒名參加童子試,結果三縣都定為第一,擢為儒士。當時20歲的守禮一時名聲遠播鄉里,附近聞其名而來求學的不計其數。就是這樣的天才,可命運多舛,幾次鄉試時間不湊巧,不是有病,就是沒考上,而跟他學習的童生們,往往能夠考上。有的童生見守禮屢試不中,離開了他,結果凡離開的來年鄉試一個都沒中,沒有離開的大都榜上有名。這樣,守禮的名聲反而更大了,學者稱他為三泉先生。周圍許多屢試不中的學子們又紛紛趕來求學。人多到正屋住不下,連偏屋,柴屋都住滿了人。守禮見自己屢試不中,悲憤中退出科考。轉而研究易經和古詩文,後坡山劉家成為易經研究的世家。

成就

著有《易經講義》、《古詩選注》、《四書章議》、《四書名章大旨揭要提綱一覽》等書。
少年劉之待表現出讀書的天賦,也不知是沾了大文豪的靈氣還是此地本來就人傑地靈。這個地方從蘇東坡來後,進士像雨後春筍進發一樣,一發不可收。明朝:劉珂進士,官至太僕侍丞;劉守緒進士,太僕寺正卿;劉守愚進士,南京刑部侍郎;劉師穎進士,兵部武庫司郎中;再就是劉之待;還有清代敕授文林郎劉晉元,曾任陝西知府誥授朝議大夫;晉授資政大夫劉鳳玉;陝西、山西道尹,花翎二品銜的劉鳳綸等等。坐落在坡上之陽的老學堂,坡山的許多文人都曾在此求過學,少年的劉之待就是在此啟蒙。一次閒暇,老師望著學堂邊的小溪,欣然出聯想考考學生“水自石中流出冷”學生面面相覷,“花從風裡過來香”,劉之待不慌不忙應對,令老師讚嘆不已。劉之待小時候看書一目十行,聰穎過人,一時名聲大震,求字索文者絡繹不絕,各地投奔坡上同他一起讀書的接踵而至。指點書旨應督學試,大家拜讀過之待原先寫的文章個個過關。
在先生和父親嚴格教導和薰陶下,敏而好學,博覽經史。1583年,14歲的劉之待中秀才,1612年中鄉士,1616年,中進士。據劉氏族譜記載,劉之待的第一場會試竟然與明代大文豪董其昌有關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