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投大產
“5000元的投資,第一場我們就收回了!”李小鋒對記者說,“《劈山救母》是小製作,小到別人一聽投資數額就笑了,與目前流行的幾十萬、上百萬的大製作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實踐證明,這齣戲是成功的。”
“《劈山救母》實現了我的兩個心愿”
“排演《劈山救母》實現了我的兩個心愿:一是寄託對母親的懷念之情,二是好好地給老百姓演點戲。”李小鋒說。
表演者介紹
李小鋒出生在陝西臨潼縣一個貧寒的家庭,1975年他考上了當時的臨潼縣文藝訓練班。入學第二年,他排了一出《擋馬》,正當戲即將上演的時候,家裡告訴他,母親病重速回。可當他演出完趕回家時,母親已去世。沒能見母親最後一面,也沒能讓母親看到自己演的戲,是他最大的遺憾,也讓他一心想排一出以母親為題材的戲。
1999年,由時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團長的名編劇陳彥和表演藝術家雷開元策劃,李小鋒編排的傳統戲《劈山救母》被提上議程。可由於種種原因,進展不太順利。李小鋒不灰心、不放棄,他暗暗下工夫,找了7個劇種的《劈山救母》劇本、錄像研究,自己下手整理劇本,一乾就是7年。終於,他等來了機會,2006年7月24日,這個戲正式上排練場,到8月18日正式彩排,短短26天,李小鋒帶領青年團的演員“拿下”了這塊硬骨頭。
“大投入往往只是投到大布景、大舞台、大燈光上了,演員等同於沒有勞務費、排練費的民工,投入就應該給演員投。”據李小鋒介紹,5000元的經費基本都用於排練。
“一趕三”(即一台戲裡演三個角色)是這個戲的最大看點。李小鋒在戲中一人扮演書生劉彥昌、中年劉彥昌和小沉香三個角色,生角戲、鬚生戲和武生戲一肩挑, “唱做俱佳,各盡其妙,展示了他‘實力派’的藝術才華,這在秦腔舞台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蹟。”甘肅戲劇評論家范克俊看完戲讚不絕口。
而在李小鋒看來,“一趕三”不僅是吸引戲迷的亮點,而且最符合“小製作”力求精簡的要求。“現在的戲多是‘戲不夠人來湊’,舞台上採用人海戰術,動輒100多人,演職員的吃、住、行開銷很大。而《劈山救母》劇組不到20人,節省了大量費用,首演就盈餘了1.4萬元。”
戲曲藝術
毋庸諱言,當前的戲劇市場很不景氣,李小鋒認為,戲曲的萎縮首先是演員行當的萎縮,是從業者自身的萎縮。
談到為什麼要“一趕三”,李小鋒說這是去台灣演出時受到的啟發。“台灣演員吳興國以京劇的形式演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一個晚上一個人演9個角色。人家是生旦淨末醜行行都能演,看完這個戲,我覺得自己沒法跟人比,只能演小生一個行當,還算什麼一級演員、什麼梅花獎得主?我反問自己。”
李小鋒下決心挑戰自己。此後不久,他創編了一個傳統戲《鍾馗與小鬼》,“一趕五”(一個人飾演5個角色),在德國柏林演出時大獲成功。《劈山救母》則是他對自己提出的又一次挑戰,他用行動證明了中國戲曲藝術是寫意的、簡樸的藝術,而決不是窮困藝術。
目前的戲劇舞台上流行“大製作”,對此李小鋒並不認同。“老百姓看的是戲,看的是演員的表演,而不是燈光、舞美、展覽。大製作、大布景違背了戲曲舞台寫意的美,違背了中國老百姓的審美習慣。”
85歲的范克俊說:“藝術是藝術家的心血鑄造的,而不是金錢堆積起來的。中國藝術是功夫藝術,最講究經濟、樸素。試問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馬連良等大師們遺留下的精品,哪一個是金錢堆起來的‘藝術寶塔’?”
李小鋒贊同這一觀點,他說,民眾愛看的還是傳統劇目,大製作下基層很難,小製作的《劈山救母》豐富了該團的下鄉演出劇目,而演出的轟動效應也表明民眾渴望看到再整理、加工的優秀傳統劇目。“肯下鄉為農民演出才是高尚的藝術家,如果整天養在家裡,領著工資,不給基層民眾演出,光想著進京演出、得獎,我覺得這個路子太單一了。”
“五一”後《劈山救母》將在延安上演。“這個戲會一直演下去,我希望更多普通老百姓能夠看到。”李小鋒表示。
劇情介紹
華山西峰頂上,有一塊十餘丈長的巨石齊茬茬的被截成三節,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
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年,王母娘娘壽誕,大擺蟠桃會,天上的各路神仙都來赴宴、拜壽。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聖母和殿前金童也來了,拜壽期間,他倆互相笑了一下。莊嚴的蟠桃會,怎容得這種輕薄的行為?眾仙議論紛紛,玉帝知道後,大發雷霆,把三聖母貶到西嶽廟旁的雪映宮去了,金童也被打下凡間。
金童托生在一個姓劉的家中,起名劉璽,字彥昌。劉家非常喜愛劉昌,每天叫他攻讀經文,20歲時他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開科,劉璽上京趕考,路過華陰,聞聽三聖母十分靈驗,遂進廟求籤,問問前程。他望著三聖母秀麗、端莊的塑像,不僅肅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遙搖簽筒。事不湊巧,適逢三聖母外出赴宴,看門童子不敢貿然賜簽。劉璽虔誠的抽出了第一簽,一看是個白板空簽,心中有點詫異。抽了第二支,還是空簽。他惶恐地去抽第三支,把簽筒搖了又搖簸了又簸,久久不敢去抽,第三支簽落在地上,不看則刻,一看他滿腹希望頓時化為烏有,全身癱軟。原來還是一支空簽。劉璽頂了定神,看了看三聖母像,提筆在牆上寫道:“劉璽提筆氣滿腔,怒怨聖母三娘娘。連抽三簽無靈驗,枉受香菸在此間。”寫罷,揚長而去。
三聖母赴宴完畢,腳踏祥雲,高高興興地回到宮裡,看門童子侍奉之後,將剛才地事情講了一遍。她看了看牆上的提詩,又羞又怒,不由得罵道:“膽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給他一點教訓,怎知我厲害!”於是他喚來風伯、雨師,興起雷電交加地狂風暴雨。劉璽正在趕路,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四起,雷鳴電閃,大雨傾盆。一軟弱書生怎經得起風吹雨澆,他踉踉蹌蹌,掙扎前行,終因雨大路滑,體力不支,倒在泥水之中。這時,三聖母透過雲層,看見劉璽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便產生了愛慕之心,馬上收起了雷雨,點化一座山莊與劉璽結為夫妻。
一日,三聖母下嫁劉璽一懷有身孕的事傳到二郎神楊戩的耳朵里,這位玉皇大帝的兒子,怎容得皇妹乾出這種有失體面的事。便提起他的三刃兩尖刀,匆匆向華山腳下的雪映宮奔去。
三聖母見哥哥來勢很兇,急忙施禮問安,端茶讓座,楊戩劈頭就問是否婚配凡人劉璽之事。三聖母怎敢承認?這時,楊戩拿出閃閃發光、寒氣逼人的寶刀,要求三聖母在寶刀上吹一口氣,三聖母嚇的顫纏嗦嗦的吹了一下。楊戩一看,果然懷了孕,大罵三聖母不知羞恥,私配凡人,違犯天條,有失仙體,馬上把她壓到華山西峰頂上的一塊大石頭下面。
劉彥昌和三聖母結為夫婦,數日之後,上京考了進士,做了洛州知縣。可憐三聖母在那塊石頭下,受盡了各種苦難,生下了一個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神害了沉香,包好嬰兒,寫了血書,交給丫鬟靈芝,讓她送往洛州。
沉香長到10歲時,一天秦國舅的兒子秦官保,譏笑沉香沒有親娘,是個私生子。沉香大怒,失手打死秦保官,跑回家去,向父親說了闖禍的根源,劉彥昌只得講出真實情況。沉香聽後,決心到華山救出母親,匆匆逃出洛州。
那日,呂祖在蒲團閉目靜坐,忽覺心中翻騰,屈指一算,沉香要來華山救母,心想這是一樁義事,我要助她一舉成功。呂祖便親自前往山下等候。沉香來到山下,見了一位道長,急忙施禮:“請問道長這山可是華山?”
“問華山做什麼?”
“救我母親。”
“你母親是何人,現在哪裡?”
“我母親是玉帝小女兒三聖母,被舅舅楊戩壓在山上的石頭下,故到此來救。”
“去不得!去不得!楊戩乃是天上凶神,心毒手狠,武藝高強,你小小年紀,豈是他的對手,勸你罷了此念!”
沉香大瞪兩眼,說:“為了救我母親,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較量一番。”
“有志氣!”呂祖向沉香說:“如不嫌棄,我願給你傳授武藝,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聽罷,滿心歡喜,急忙上前跪拜師父。從此,便在呂祖門下學藝。他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學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天,呂祖外出,囑咐沉香好好習藝。沉香閉了廟門舞槍弄棒,用心練習,飯時,不見師父回來,他又練了起來。一直練到太陽偏西,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去廚房做飯。他進了廚房,發現籠里有用面做的九頭牛和二隻虎,覺得有些奇怪,但飢餓難忍,顧不得許多,就吃完九牛二虎,馬上覺得力大無比。來到院中拿起平時用的武器,輕飄飄的不應手。他東張西望,見牆角放一碗口粗、八尺長的鐵杵,用手一抓,不輕不重便揮舞起來。正在這時,呂祖回來了,他哈哈大笑,說:“好了!好了!”沉香收起鐵杵,雙漆跪下,呂祖對他說:“你的武藝學成,可以上山救母了。開山鑰匙在你舅父楊戩那兒放著,他有一犬一鷹,十分厲害。我賜你藥丸二枚,圓的伏犬,長的伏鷹,到時自有用處。”沉香聽罷,便提著鐵杵,上山去找楊戩。
他到了天門,看到許多天將簇擁著一位威風凜凜、傲氣十足的大神,便打躬說道:“我叫沉香,前來救母,找我舅父要開山鑰匙。”
楊戩聽了,雙眉豎起,大瞪兩眼,吼道:“大膽畜生,竟敢放肆,早早滾開,免你一死!”
沉香看他那股神氣,料是楊戩,便先禮後兵地說:“請你把開山鑰匙給我,以便放我母親出來”。 “孽障!不給你點顏色,怎知我神威!”楊戩拿出三尖二刃刀,朝著沉香腦袋劈下來。沉香舉起鐵杵,奮力一揚,只聽“咔嚓”一聲,那把刀斷為兩節,上半截朝天空飛去。二郎神又氣又急,一聲咆哮,叫來了哮天犬。哮天犬張著血盆大口,騰空撲來。沉香拋出圓形藥丸,哮天犬張口吞下,霎時牙關緊閉,躺在地上打滾。楊戩見哮天犬死去,放出神鷹。神鷹雙翅一展,遮天掩地,兩隻利抓,猶如尖刀。沉香又拋出長型藥丸,把那神鷹地兩隻翅膀都定在空中,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來。這時,威風一世的二郎神滿臉紫青,頭疼身軟,坐在一塊石頭上。沉香向前,索要開山鑰匙,他只得命天將取出。沉香一看,原來是一柄閃閃發光的月牙斧。
沉香提著月牙斧:“娘啊!娘啊!”北峰喊道南峰,南峰又喊到東峰,這邊叫,那邊應,始終找不到娘在哪裡。他心想,縱然有了開山鑰匙,找不見娘的住處,也難以救出娘來。於是,他便放聲大哭,直哭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位山神聽見沉香的哭聲,深深感動,跑來說:“孝順的孩子啊,你的娘在西峰”。沉香這才抖數精神,邁步登上西峰,大喊一聲:“娘呀!”立即聽到“兒呀,娘在這裡”的回聲。沉香騰空越起,高舉鐵斧,朝著峰頂上奮力劈下,只見萬道金光一閃,霹靂之聲震天,峰頂被劈開一道縫子,三聖母徐徐走了出來。
當年沉香大哭的地方就叫“孝子峰”。
劉彥昌在洛州聽說沉香救出了三聖母,便棄官不做,來到華山,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已被搬上戲劇舞台,秦腔劇“劈山救母”與京劇“寶蓮燈”均演唱的是這個故事。